
长江商报消息
冬日,通城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在皑皑白雪中愈显青翠。因通城土地偏酸性,油茶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也成为该地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举措。
十年内油茶将达40万亩
通城县面积171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08万亩,是典型的“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低山丘陵地区。作为生态保护植被,油茶一直是该县的主要经济作物,拥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有老油茶林118531亩,是湖北省油茶主产区。但是由于缺乏良种良法,油茶产业的效益一直不明显。
自从国务院将通城县纳入全国100个油茶产业重点示范县,加上一批企业家探索出油茶高效的种植和加工的现代发展模式之后,通城的生态经济重新振翅而飞。其中,黄袍山公司探索出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用于建设油茶基地,由公司与村组创建油茶专业合作社,公司无偿为农户提供种苗和安苗工资,基地投产前每亩每年补助一定的抚育费、肥料费,油茶挂果后按市场价收购油茶籽。
新的种植培育模式念活了当地农民的“致富经”。目前,仅黄袍山公司就已辐射带动全县80多个村规模化种植油茶5.58万亩,改造老油茶基地1.05万亩,户均年增收5000元。预计在10年内还可辐射带动通城县及周边县、市农户种植油茶40万亩以上,数万农民将从中受益。
投近4亿建科技产业园
据黄袍山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规划从2011年到2015年投资3.95亿元,在县工业园建设320余亩的集精深加工、食用油储备、油茶品种科研与观赏、油茶产业培训教学、油茶生态综合利用示范于一体的“通城县油茶科技产业园”。该产业园将建设10万吨油茶籽冷榨生产线、2万吨茶油精炼生产线、8万吨茶粕浸出生产线、3万吨食用油储备库等,开发高档食用油、功能强化油、洗涤化妆品、注射用油等系列高附加值的产品,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完成利税3亿元。
通城县规划,10年内建成高标准油茶基地40万亩,建设一个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园,实现油茶年产值40亿元,建成油茶大县,将油茶经济推广到更大的市场。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传组记者 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