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华时报讯(记者苗慧)季末揽储的效应开始凸显,而结构性理财产品又是其中翘楚。据京华时报与普益财富联合推出的《京津冀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排名报告》,本周(3月28日—4月3日)京津冀地区可购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除结构性产品外,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8%,较前一周上涨0.11个' target='_blank' >百分点。本周20款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达5.00%及以上;75.9%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00%-5.00%之间;18款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在4.00%以下。
本周是银行利用理财产品吸引市场资金应对季末存贷比考核的最后冲刺阶段,由此带动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升,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较上周有了较大的提升,高预期收益率产品数量增多。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建议,关注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可以加以把握。
本周预期收益率最高的产品为星展银行发行的一款结构性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为6.00%,最低预期收益率为0.05%,最终收益率与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
近期结构性产品一直占据着理财产品收益率排名第一的位置。2012年以来,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之中,高预期收益率产品数量显著减少,2013年以来市场整体的收益率水平也维持在4.50%左右,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结构性产品的收益优势逐渐凸显,今年不少产品的到期收益率都在5.00%以上,高于到期非结构性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在当前市场状况下收益水平位居前列。吴泞江建议,投资者可以适当在投资组合中配置一些风险相对较低、结构设计安全度高的结构性产品,但由于结构性产品的最终收益率与挂钩标的的表现相关,存在不能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风险,因而投资者在选择结构性产品时,需要对标的市场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