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减少理财产品不当销售应从买卖双方入手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alt=减少理财产品不当销售应从买卖双方入手 src="http://i2.hexunimg.cn/2013-05-06/153796507.jpg" align=middle border=1> 自去年底以来,各类理财纠纷案例显现,大部分案例都会将矛头指向不当销售。笔者认为,减少理财产品不当销售,应从商业和投资者双方同时入手,明确权责,而不应当在出现问题时,把责任一味地推向某一方。 理财产品种类繁多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减少理财产品不当销售应从买卖双方入手

自去年底以来,各类理财纠纷案例显现,大部分案例都会将矛头指向不当销售。笔者认为,减少理财产品不当销售,应从商业' 银行投资者双方同时入手,明确权责,而不应当在出现问题时,把责任一味地推向某一方。

理财产品种类繁多

风险收益特性有差异

目前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商业银行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银行理财产品。由于商业银行受到的监管较严,且注重自身形象,对投资人负有受托责任,故该类产品风险控制较严格。第二类是商业银行代销或代为推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如基金公司发行的公募基金、资产管理产品、保险公司发行的分红险、' 信托公司发行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私募基金通过金融机构发行的阳光'私募产品。这些产品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在合法性、合规性方面保障较多。第三类是商业银行代销的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典型的如股权投资基金(PE)、有限合伙制企业(GP/LP)份额,其产品发行不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产品的质量完全取决于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以及职业道德。

即便同一类产品,其风险收益属性也存在较大差别。如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债券类产品,基本上可定位为固定收益类,而银行理财产品中的QDII产品、部分结构性票据,风险较大。此外,一般同一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质量变化不大,因为产品背后的发行人资产管理能力、内部控制体系等是相同的。

理财产品卖者有责

产品审核是关键

应该注意到,很多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间并不存在单纯的好坏之分,主要区别在于其适合的投资者不同。如民间借贷属于高风险领域,被很多投资者视为坏产品,甚至金融毒品。但另一方面,也有喜欢投资民间借贷的投资者。因此,只要信息披露完善,被包装成有限合伙企业的民间借贷也有市场。商业银行理财人员作为客户资产的配置人员,有义务为需要这类产品的客户提供相关的、真实的信息。

商业银行的卖者之责应该体现在为合适的客户推介合适的产品。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由中后台部门对产品进行审批,包括对产品质量及是否适宜在本行销售做出判断,并根据风险收益特性对其作出分类;第二,由前台部门,如个金部、财富中心、' 私人银行部对理财客户理财需求进行收集和分析;第三,由理财经理向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为其推介合适的理财产品或理财产品组合。其中,第一步最关键。

对理财产品的审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代销理财产品的机构进行审核,包括对这些机构做准入性审批,在合作期间按期做出复核、严格按照退出机制淘汰机构。二是对理财产品做出审核,包括理财产品的交易对手、结构设计、风控措施等。目前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已开始注意这两方面。

投资者个人

应避免错误购买

在实际案例中,部分不当销售并不只来源于销售误导,也来自于错误购买。理财客户对自己的需求不明确、对理财产品的漠视都是导致错误购买的重要原因。其中,民众对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迷信更是把错误购买推到极致,即使在发现自己不能承受理财产品的情况下,因存在对银行会刚性兑付的预期,甚至寄望风险发生时,通过舆论声势绑架监管部门而获得赔偿,有较大的道德风险

实际上,这些侥幸心理几乎在每个案例中都会出现。因为风险过高的产品一般都有明显高于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投资者可以根据异常的收益率发现产品的问题。如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支行的理财欺诈案中,理财产品投资起点是50万元,年化收益14.50%,如此高的收益,即便是不了解的人,都可从常识判断该产品有很高风险,在明知有高风险的情况下还要投资,显然不能简单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商业银行身上。

目前出现问题最多的产品都是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风险发生后,投资者都称受到误导,以为该产品是银行发行的产品。实际上这类产品的管理人都不是商业银行,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的也非商业银行,合同中没有商业银行的LOGO,更没有商业银行的公章或者业务章,只要认真仔细区分是可以很容易发现的。 (作者系普益财富研究员)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苹果任命军事承包商Northrop前CEO为董事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