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内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居民的财富也在不断积累。根据波士顿咨询发布的《2012中国财富报告》,2012年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超过7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14%。高净值家庭数量将达到174万户,较2011年增长17%。在上述背景下,目前国内理财行业也进入了多元投资管理时代,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理财业务在国外被称为“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但真正兴起并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快速上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雏形始于2002年,以渣打银行等为代表的外资银行陆续在中国市场开展此项业务。自2005年' target='_blank' >银监会正式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后,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开始进入有章可循、快速发展的通道。
近几年,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多样化、符合国内老百姓需求的理财产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理财产品余额已从2007年底的5000多亿元增长至2012年12月末的7.1万亿元,增长近14倍,资产管理规模呈现跨越式发展;存量理财产品数量高达32152只,产品类型经历了从简单到丰富多样、从单一市场到跨市场的演变,涉及货币市场工具类、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股票 基金类、股权类、' 大宗商品类、代客境外理财类、另类投资和结构性产品等诸多产品线;产品收益类型覆盖保证收益型、保本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期限从每日可申购赎回到较长期限都有分布,充分满足了客户对不同收益类型和投资期限的需求。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给国内的企业和居民提供了较多的金融投资选择,成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综合化经营的重要渠道,也给国内金融市场格局特别是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和影响。
目前,随着理财规模的快速增长,国内商业银行开始越来越重视理财业务,已先后有多家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了专门从事理财业务的部门,独立于产品销售部门和自营业务部门,专门负责理财产品的独立研发设计和投资运作管理,充分体现了银行理财业务的机构专营化、经营专业化和人员专职化……(全文请阅读《中国金融》印刷版2013年第9期)
作者系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
(责任编辑 陈 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