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姜业庆
“理财业务或者理财产品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东西,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它需要社会,包括银行、投资者、舆论、媒体、社会、学者和专家等等的共同呵护。”5月18日,' howImage('stock','1_601988',this,event,'1770')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target='_blank' >杨再平在首届“金牛财富管理论坛”上谈及财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时说。
据介绍,截至2012年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存续理财产品32512只,理财资金余额为7.1万亿元。' 信托规模在2012年年底达到7.47万亿元,到2013年一季度末增至8.73万亿元。' 券商集合产品规模在2012年年底达到1631.41亿元。在众多特点各异、种类纷繁的理财产品中,选择适应自身风险收益偏好的产品,则成为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但是,几个关键的问题不解决,银行理财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冲击。其中银行、投资者、舆论环境缺一不可。”杨再平这样认为。
就银行来讲,第一是在理财产品的营销中,风险披露不充分,只强调收益,把风险掩盖起来或者是含糊其词。第二是说最近接连发生的 “飞单事件”。有银行个别工作人员甚至是有一些网点的负责人,在网点或者办公场所卖别的机构的理财产品。这已经严重地伤害到银行的声誉和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第三是资金池问题,即所谓的“庞氏骗局”,“拆东墙、补西墙”。尽管这是极个别的问题,但性质极为恶劣。因为一炒作,好像整个银行都是。第四是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依然不够。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严重地影响银行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就投资者来说,对银行理财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比如把银行理财等同于银行存款。存款是不管银行的收益怎么样,最后都要还本付息的,保本保息。但银行理财也有部分是不保本的,可是投资人在这不保本的部分出了问题时,也找银行就显得不公平了。投资人应该明白,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如果这种认识不改变,认为我只要到银行买的产品都要保本保息,那就不可能有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对于银行的理财业务,我们的宣传、公众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体上讲,银行理财为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收益,但是一旦个别理财产品出了问题,好像整个理财产品就不行了,就是说以偏概全。这对整个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因此,银行理财业务要可持续发展,银行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那就是在营销方面,一定要充分。我们讲“卖者有责”,一定要担负责任,把恰当的产品卖给恰当的投资者,而且还要有充分的信息和充分的风险提示。
不仅银行理财业务如此,券商资管业务也应如此。如果一些制约因素不解决,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空间也将会受到影响。
' howImage('stock','2_000562',this,event,'1770') 宏源证券(' 000562,' 股吧)资产管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万继龙指出,2010年的时候,整个欧洲泛资产管理的规模是14万亿欧元,占欧洲GDP的比重是104%,而2012年年底,中国的银行理财、保险、基金、券商、信托这五类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的资产总额是27万亿元,仅相当于中国GDP的52%。并且在27万亿元中,券商的资本规模仅为2.89万亿元,占整个规模的7%。
对于券商而言,重要的是投资领域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升、风险识别与管理的加强和找准自身业务的定位。万继龙认为,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来讲,从传统的股票 债券扩展到全功能的理财服务机构,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方向。在专业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如何给客户一个比较满意的投资回报,实际上始终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但这又是不能回避的。另外,如何做好风险识别,包括风险识别之后怎么样做好风险管理,如何在整个资产管理价值链上占据一个高端的位置,都是券商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