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2月25日,涂建开始了自己的工地生活。7月21日,他的农民工工作告一段落。随后,他以网名“素笔执冷”将这段生活经历发到网上。“或许以后的某一天我会想起这140多天的农民工生活,但我记起的一定不是那4万元工钱,而是那甩掉的24斤肥肉。”涂建说,这段经历代表着他告别过去那个颓废、浮躁的自己。
当下对正在从事的职业普遍叫屈的“围城心态”,差不多人人都有。推而广之,不管是白领、公务员,甚至是高管、富豪都在喊不幸福,大抵并不是单纯的矫情。在人无法同时走两条路的状况下,职业的负面因素形成的心理暗示,终究会导致“冲出去”的念头。所不同的是,有的付诸了想法,有的停留于纠结,有的选择去种菜,有的选择去卖包子。
普遍的职业“围城”心态,如同一枚三棱镜,折射出当下社会生存环境下,职业作为生存的载体,无法承载起有形和无形的双重诉求。
有选择的自由才是幸福,选择是唯一能够操控心灵的钥匙。这个时代生存艰难,因此不如意、不得已的事太多,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之间,充满迷茫与困惑……
个案中的白领选择农民工找到了心灵的归属,但更多职业者类似的心理状态该如何调节,社会该为之如何改变?值得关注和思考。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