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徐岚) 信息时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从7月底开始,6月下旬钱紧时密集发行超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陆续安全“着陆”。不过为了沉淀这部分到期资金,避免加大前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到期的兑付压力,多家银行又开始抢推“接力”理财产品,而且收益率又有走高趋势。相关银行人士表示,由于目前银行资金面紧张的局面并没有根本缓解,虽然下半年理财产品收益不会再出现6月下旬的火爆局面,但仍将维持相对高位。
高收益产品陆续到期
由于银行资金考核关键时点与流动性严重紧缺的叠加,6月中下旬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疯狂。抬高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成为各家银行吸纳存款最立竿见影的办法,进入6月以后许多预期年化收益率长期徘徊在4%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芝麻开花节节高,纷纷“坐5观6”,部分理财期限在30天左右的短期理财品收益率已然超过6%,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甚至飙涨至7%之上。
然而进入7月份后,多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均已回落至5%以下,尤其一个月期左右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最明显。
根据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银行在6月末至7月初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期限为30天到40天)陆续到期。在披露到期产品收益率的80只产品中,有26只产品的收益率超过6%(含6%),占总数的32.5%,绝大多数产品的投资标的为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收益率最高的则高达8.045%。由于绝大部分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实现预期收益,这也就意味着,钱紧时期密集发行的理财产品最终实现了安全着陆。
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升
近日不少投资者发现,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收益率又开始回升了。“我行明日将发售51天10万元起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净收益5.3%,另有199天30万起年化净收益5.6%的理财产品,有意者可致电咨询。”市民王先生昨日收到了一家股份制银行发来的短信,恰逢他在6月下旬购买的两款理财产品已经到期了,而这个预期收益他还比较满意,所以打算继续购买。
而信息时报记者查阅银率网等数据也发现,随着7月末货币市场利率维持高位运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出一波上涨行情,整体收益率也明显上升。金牛理财网监测数据显示,上周银行理财新发产品数量大增近三成,平均预期收益率止跌回升至4.72%。
不仅如此,近日高收益产品数量也明显增多。如" 平安银行(" 000001," 股吧)8月1日开始发行的一款期限为365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而广东南粤银行两周前发行的一款期限35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还在4.4%~4.6%之间徘徊,但其7月26日发行的同样是期限35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就已经飙升至5.1%,随后该行推出的另一款期限153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达到5.7%。
收益率或维持相对高位
从6月末到现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经历了一个“V”字形,未来的5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向将怎样?一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昨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货币市场利率再度回落,最近银行理财市场的上涨行情不会持续很久。然而目前银行资金面紧张的局面并没有根本缓解,鉴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的抬升,使得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空间有限,预计短期内或呈小幅波动态势,仍将维持相对高位。
而普益财富相关理财师也告诉信息时报记者,下半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会回落太多。" 银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存贷比由3月末的64.68%飙升至6月末的72.43%,这一数字已是近年来的历史最高值,并已经接近75%的监管红线。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未来吸纳存款的压力较大。而近日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银行都是比较缺钱的银行,因此这不仅会使银行理财发行规模继续扩大,对于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稳定也将形成一定支撑。
相关
结构性理财产品
七成未实现预期收益
信息时报讯 (见习记者 王文佳 记者 叶静) 有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飙升,不过结构性理财产品表现不佳,占未实现预期收益的产品的七成,更有多款产品收益为零。
据银率网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为4.42%。外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则持续走低。上半年仍有86款人民币理财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率,其中结构性产品占比超过七成,达78%,更有7款结构性产品实际收益为零。具体到投资标的而言,挂钩汇率和" 大宗商品的理财产品占比较大,分别有29款和26款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率。其中法兴银行发行的“1.5年期一篮子股票 挂钩人民币投资产品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仅为0.5%,与预期的最高收益率26.67%相差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