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和讯理财、君领财富8月15日下午2时在北京联合发布" 《中国财富管理报告(2013-2014)》。该报告以中国经济新政为大背景,以“应变”为主题,充分评估了“克强经济学”给各投资领域带来的冲击和变化,并提供了富有针对性的理财指导,是业界首份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报告,也是首份将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融为一体的财富管理报告。以下为《中国财富管理报告》之A股部分。
摘要:秋收冬伏,周期看波段,成长需优选。展望下半年,宏观政策与改革憧憬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三季度“秋收”行情正在来临。抓住四条投资主线:1、坚守优质成长股的战略机会。2、三季度把握周期股的波段性机会。3、注重新股投资机会。4、重视并购重组的机会。" 孙建波认为趋势比估值更重要。持续推荐八大板块:服务消费(传媒)、" 大众品牌、军工、环保、工业机器人和 3D 打印、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 婴幼儿产业(含医药)、老年产业(含医药)。
自去年12月以来,市场在改革憧憬与现实约束的交织影响下震荡运行。中国进入改革憧憬时代,但毕竟改革不能只是靠憧憬,这一阶段经济现实的约束会很强,制约市场。2013年三季度对三中全会的全面改革预期有望加强,在传统产业的黑暗中,体制改革和" 新兴产业的机会是黑暗中的灯塔,周期类的波段性机会虽犹如火中取栗,不过3季度的“秋收行情中”还是要取。长期中更需要在波动中坚守成长。
一、当前的经济形式:生死存亡 等待变革
中国经济“貌似”到了“生死存亡”境地。产能严重过剩,货币超发,实体经济岌岌可危,各种之前风光无限的企业因时代变革而要求转型。所些问题均是旧模式发展至巅峰后的必然。
当前政府的政策取向并不是简单的“去杠杆”,而是结构性的。一方面,要严格控制4万亿以来的不良倾向,严格控制金融资源继续流向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银行体系和产能过剩行业。另一方面,要快速对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加杠杆”,支持产业转型。
不破不立,泡沫破灭才能为新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预期政策态度不会发生根本性转折,如果市场出清不充分,新的一轮增长周期就遥遥无期。但出清的过程也必然非常痛苦。预期受6月下旬银行间市场“钱荒”及其后续一系列效应影响,国务院和" 央行可能将重新评估其“挤泡沫”手法的合理性,但推动金融市场出清的态度不会变,扭转金融脱媒的决心不会变。当前市场的恐慌有各类因素叠加的偶发性,但对产能过剩清理的艰巨性担忧是恐慌产生的必然,需要较长时间来消化。
供给学派致力于滞胀问题的解决,强调供给创造需求。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现状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美国比较相似,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增速显著放缓,资产泡沫严重,就业压力较大。针对这些现实约束,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制度变革,通过释放制度红利来解决这些现实难题,而供给学派将是指导制度变革的主要理论基础。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