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中国财富管理报告之基金篇:策略选基 灵活应对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编者按:和讯理财、君领财富8月15日下午2时在北京联合发布。该报告以中国经济新政为大背景,以“应变”为主题,充分评估了“克强经济学”给各投资领域带来的冲击和变化,并提供了富有针对性的理财指导,是业界首份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报告,也是首份将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融为一体的财富管理报告。以下为《中国财富管理报告》之基金部分。 摘要:公募基金作为长期投资理财产品的代表,是无成理财计划的重要组成部门,无论2013年下年金融市场如何变化,股票型及指数型基金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编者按:和讯理财、君领财富8月15日下午2时在北京联合发布" 《中国财富管理报告(2013-2014)》。该报告以中国经济新政为大背景,以“应变”为主题,充分评估了“克强经济学”给各投资领域带来的冲击和变化,并提供了富有针对性的理财指导,是业界首份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报告,也是首份将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融为一体的财富管理报告。以下为《中国财富管理报告》之基金部分。

摘要:公募基金作为长期投资理财产品的代表,是无成理财计划的重要组成部门,无论2013年下年金融市场如何变化,股票 型及指数基金仍是A股低迷期较好投资工具。另外,可关注与养老金结合的混合基金,与存款替代品相关的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人口红利已经丧失,外需依然难以提振,投资不再能够有效地拉动,消费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难以激活,中国经济在新一代领导集体上任之始,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又一次面临需要大幅度转型的情境。在此宏观大背景下,证券市场行情的发展也随之被增添了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为此,如何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一段时间里做好款年度基金投资,亟需认真思考、谨慎对待。

一、在充分了解基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投基理念

从2008年至今,五年多的时间里,除了2009年基金的总体绩效表现相对较好之外,其余各个年度都一直在锻炼和考验广大投资者的耐性与忍受力。如果说历史可以重复,那么,此次基础市场行情的大熊市所持续的时间,已经刚刚超过了前一轮大熊市行情所持续的时间。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在此期间的所作所为,使得我们感觉,很多人亟需在充分了解基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投基理念。

(一)基金就是一种工具

早年,市场对于基金的宣传和推介曾经有过一些欠妥当之处。最为典型的两种说法是“专家理财”和“懒人理财”。前者是基金公司从业人员的自诩、自豪和自傲;后者是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对于广大投资者的期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一种俯视和坦然。现在,近几年严酷的市场已经让很多从业人员再也不敢号称“理财专家”了,因为这样会不恰当地拔高广大善良的投资者对于财富增值的非常态心理预期。

同时,在此过程中,许许多多本来想做“懒人”的普通投资者,在经历过了多次的惨痛教训之后,盼望天上掉下馅饼的美好愿望终于破灭,浑身是伤地回到了现实之中。其实,无论是做投资,还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有不劳而获的心理。从人的本质来看,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想做“懒人”。但是,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做“懒人”和中大奖一样,都是小概率事件。古人已经对守株待兔的人做过批判,今天的我们千万不应该再在投资领域犯同样性质的错误了。

基金是什么?基金到底是什么?基金就是一种工具,一种投资工具。这是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之后所给出的通俗化解释。我们广大普通的投资者都是普通人,这种通俗的解释或许可以能够更加方便地帮助大家去理解基金基金这种工具,像其他很多种工具一样,也有很多种具体的种类,例如,有主做股票 的、主做债券的、主做货币市场的,等等。每一种工具,由于它所投资的对象不一样,这个工具的特征也就因此大不相同。

基金公司是什么?基金公司就是一种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按照我国现行" 法律法规对于基金公司的定性,基金公司的任务有两个:第一,设计和发行,即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化资产管理工具,供广大投资者选择、购买,把资金交给基金公司。第二,资产管理,即用投资者给来的资金,按照 基金契约所规定的投资方向,去买股票 、买债券,等等。所以说,投资者选择基金、购买基金的行为,就是在把自己的资金交由基金公司去管理,让他们去从事证券投资,期望能够藉此享受到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服务,并由此获得良好的收益

至此,我们可以这样通俗地来认识基金基金公司就是工具的提供商,他们发行基金,就是在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供广大投资者去选择;投资者的职责之一,就是必须要了解这些工具的特征,并且是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工具的特征的基础之上,有选择地用好它们。

(二)择时的责任主要在于投资者自己

泛泛地说起投资理念,大家似乎都可以理解:择时是投资者自己的事情,因为择时是投机行为的典型表现形式。但是,如果具体地把这个观点放在投资基金方面,似乎就有了分歧,即:投基是否也应该如此呢?从基金公司的立场来看,几乎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说择时是没有必要的。基金公司方面之所以要长期这样宣传,完全是出自自身利益的需要,即他们希望广大投资者买了基金之后,就永远不要赎回。

关于择时,笔者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投机需要择时,投基也需要择时,择时是每一位基民必须考虑的事情。至于是否要做全天候、全方位的择时,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这里所说的具体情况,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基金产品的收益类型,即相关产品是追求绝对收益的,还是追求相对收益的。

如果相关基金产品是追求绝对收益的,理论上讲,绝大多数都不需要择时。之所以这么说,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产品风险小,都可以给大家赚到钱;而若从消极的或谨慎的角度来看,相关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水平不同,对于风险的防范能力不同,当风险袭来的时候,处置的方法和措施及效果也会有很多的不同,最后的结果,那就是赚钱多与少的不同。如果有这么多的不同,那么,择时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如果相关基金产品是追求相对收益的,即像当前市场上所有的公募基金这样,则绝大多数是需要有择时交易做适当配合的,因为现在这些公募基金风险收益特征已经为大家所共知。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择时,是对于那些历史业绩不好的基金而言;如果相关基金的历史业绩很好,从某种角度来看,满足了部分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可以做相对长期的持有。

二是基金产品对于风险资产的配置灵活度。

所谓“风险资产”,指的是股票 风险级别较高的投资标的。所谓“配置灵活度”,指的是基金契约对于风险资产可配置仓位的下限要求,这个要求可以区分为有和无两种,而前者又可以进一步被区分为高和低两种。

(1)相关基金对于风险资产配置的下限要求很高,广大投资者就必须对其做择时。就当前的基金产品种类细分来看,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ETF指数基金、增强型指数基金、高仓位股票 基金股票 基金,如果还要考虑到创新的因素,那么,杠杆指基、杠杆股基则要依次放在最前面。

(2)相关基金对于风险资产配置的下限要求不高。此类基金主要有偏股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偏债型基金等,但即使如此,风险资产还是客观存在的,当基础市场遭遇的重大风险的时候,风险资产将依然是风险资产。

(3)相关基金对于风险资产的配置下限要求不高,甚至为零。从理论上讲,这类基金似乎不需要投资者进行择时了。但是,残酷的市场实际情况是:基金管理人的择时能力如何?基金管理人的投资偏好是什么?是不是很恋战高风险资产?基金管理人的择时能力即使很好,市场是否给他们流动性空间?目前的市场实际情况是:此类产品仅仅只存在于几只早期的混合型基金,以及二级债基,这些基金,多不属于我们重点推荐的基金类型范围。

市场上现有的主做股票 基金来看,ETF的平均股票 投资仓位在99%左右,指数基金股票 投资仓位理论上长期接近95%,股票 基金过去六年的平均股票 投资仓位是79.47%。面对如此现实,面对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基础市场环境,那些占当前基金市场主体的、主做股票 基金,个个都是股票 的大集合,投基过程中的择时,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实与投资股票 一样。

附图统计的是不同资金量的投资者持有基金的平均时间对比。左边第一根柱子表示的是平均投资基金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人,平均持有基金的时间是324天。右边第二根柱子表示的是平均投资基金金额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人,平均持有基金的时间是36天。

平均投资基金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人,应该都是散户。平均投资基金金额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的人,机构的占比应该很高,或者说其中还有部分综合实力很强的个人。在后者这个群体中,从综合素质来看,应该是高于前者的。但恰恰就是后者这个群体,平均持有基金的时间最短。这种情况可以很充分地说明这样一个问题:机构投资者、素质很高的个人这个投资群体,主要是在做择时交易的。

我们通常会说机构投资者是理性的投资者,同样,高素质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中也应该有更多的理性成份。那么,他们的投基行为,正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的。

附图:不同资金的平均持基时间对比


数据来源: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

(三)重新审视“长期投资”这个理念

重新审视“长期投资”这个理念,我从2007年末一直讲到现在。基金公司方面的反应也从当初的威胁、恐吓,到了现在的不吭声,毕竟,2008年、2011年的下跌,让他们不再多说了,默认了。但从市场效果来看,我感觉投资者对此知道的还不多,因为2012年初在宝鸡的那次讲课,还是有投资者对此感到新鲜。因此,我还要继续我的布道。

这里,请大家看清楚,我只是一直在建议广大投资者要“重新审视‘长期投资’这个理念”,并没有反对长期投资。我的建议,是从“五个所有”这些典型现象切入的,即:所有的基金公司、在所有的场合、在所有的时间、告诉所有的投资者,要对所有的基金都进行长期投资。仔细推敲,这“五个所有”有着一些明显的硬伤。

1. 关于“所有的基金公司”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各个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差距很大,无论是权益类资产管理能力,还是固定收益类资产管理能力,还是综合了上述两者之后的基金公司综合资产管理能力,绩优公司与绩差公司之间的差距都是很大的。表现在具体的基金方面,就是有些基金的年度收益率会相差10倍以上。由此来看,并非所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产品都适合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

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基金之前首先要看看相关基金公司的情况,如果该公司的股票 投资管理能力、债券投资管理能力一直不好,就应该主动规避。因此说,对于业绩差的公司及其基金,就不应该进行长期投资,即:有一些基金公司及其产品没有可投资价值。

2. 关于“所有的场合”

基金公司发起的各种各样以营销基金为主的各种宣传活动,涵盖范围很广,方式与种类很多,有在高校、在工厂、在机关、在军营、在各类公司的演讲,有借助纸媒、网媒、广播、电视的,等等。无论是在哪里,基金公司统统要重点宣传长期投资,并且甚至会说择时很难,做长期投资、懒人投资就可以了。基金公司的这些做法显然有不合适之处,因为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客户群体,客户群的整体素质等都有较大的差别;同时接触到种个媒体的投资者,情况也会各不相同。

我们投资基金,目的是为了收益基金公司为我们管理基金,目的是要收取管理费。只要我们把钱交给了基金公司,他们就可以每日计提管理费。因此,基民与基金公司,有着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基金公司片面地宣传长期投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自己的公司利益。

3. 关于“所有的时间”

不论基础市场行情是什么样的,基金公司都一直在唱同一首歌:长期投资,不同之处只是声音的“高”与“低”。当股票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很高调;当股票 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宣传定投。总之,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买基金

这种做法显然也不合理。通过对比各个年份、各个类型基金的年度平均净值增长率情况,一上一下、一涨一跌、一高一低、一多一少之间,鲜明生动、数据翔实,各个基础市场行情的波动既有大的波段,也有小的波段。并非所有的时候都适合进行各种投资,如在2006年、2007年,就是投资权益类产品的黄金时期;而在2008年做权益类投资,出现亏损的概率很大,但做固定收益类投资,则获利良好。这些内容,基金公司很少告知投资者。或许,有些基金公司自己尚未搞清楚。

4. 关于“所有的投资者

看看基金公司关于长期投资的宣传,很多公司明显希望各类投资者都把资金永远地交给基金公司,这种对于资金的渴求态度显然有失偏颇。每一个投资者的具体情况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可以体现在年龄上、收入上、素质上、受教育的程度上、工作性质上等等方面,因此,相应的投资策略必须有所区别。

虽然有些基金公司会较为客观地宣传“组合投资”,但也多是以自有基金为对象的组合投资,由于各家基金公司的产品线结构差别较大,且业绩在业内的差别也很大,因而总体来看还是显得不够客观和公正。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基金公司重点推荐的主要是管理费率高的品种。

5. 关于“所有的基金

并非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做长期投资。对此,笔者只看见过一个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公开说过这样的内容,她建议投资者关注该公司旗下多种类型的基金,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她认为基金公司提供多种类型的基金产品,就是供大家做选择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各类基金的历史业绩表现不同;因为基金是有分类的,不同类型基金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做股票 基金经理在动员客户长期投资他的基金,做债券基金经理也在号召客户长期投资他的基金,这两者在做法合并在一起看,必定有一方不够妥当。曾经有一次,在深圳,一位管理债券基金基金经理动员大家长期投资,讲完之后,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其实,基金从业人员作为业内人士,位置决定意识,高喊“长期投资”是他们的职业行为。但是,作为投资者,就应该对此有所防范,有所甄别,要看透看穿上述“五个所有”中的不合理之处,树立起自身正确的投资观念。

关于理性的长期投资,我们总结出来的四点核心内容是:(1)基金只是一种适合进行相对长期投资的产品,不是进行绝对的、僵化的长期投资的产品。(2)长期投资绝不是对于一家基金公司、一只基金产品的简单性长期持有,除非它的业绩一直很好。(3)只要我们一直在投资基金,根据各自的情况,在合适的时间里投资合适的基金,我们的投基行为就是标准的、理性的长期投资。(4)择时有难度,择基也有难度,但并不是绝对做不到的,且更不应该知难而退。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买外国理财产品赚钱?骗人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