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日报记者 黄倩蔚
昨日,有消息表示,上海银监局针对上海泛鑫' 保险(' 放心保)代理有限公司涉嫌擅自销售自制固定收益理财协议的事情,要求在沪主要中资银行就是否存在推介或销售泛鑫公司产品行为进行全面排查,有效防范风险传染。涉嫌携款潜逃的上海保险中介公司泛鑫公司美女老总日前已被捕回国。昨日记者也向接近广东监管局的相关人士查询,据了解,广东暂时没有监测到相关风险。
消息引述上海银监局新闻稿称,经银行初步排查,在沪商业银行严格执行了监管部门有关理财产品代销业务的监管要求和规定,各银行均未与泛鑫公司这类中介机构建立代理销售关系,目前也未发现通过银行柜面销售泛鑫理财产品,未发现有银行员工私售该产品;但在排查中发现,有极个别银行客户经理存在私自推介泛鑫理财产品的行为,有关银行正在进一步核实,并按其销售人员管理规定予以处理。
广东未有相关风险暴露
上海银监局表示,将对排查发现的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调查,如发现违规行为,将采取监管措施。该局始终督促在沪银行加强银行员工行为管理,严禁员工私售或推介各类未经银行批准的理财产品,切实防范相关风险。
接近广东监管层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事情主要发生在上海,广东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目前尚未检测到相关风险点,也没有接到会里的进一步行动的通知。”
事实上,去年以来,银行客户经理私售非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中的高风险点,并曾爆发过极其恶劣的产品巨款和变相非法集资卷款事件,给投资人带来巨亏的同时也引起了极度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少银行客户经理通过私售第三方产品获得高额返佣,但第三方产品无法把关没有保障,一旦出现风险投资者无法追偿,也大大影响了银行的形象。
' howImage('stock','1_601166',this,event,'1770') 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否认存在私销行为
此前,也有投资人向媒体表示,其泛鑫理财产品是通过上海部分银行客户经理“私单”购买的。据称,该“自制”固定收益理财的协议内容显示,客户其实购买的是一份价值20万的名为“稳得利”的保本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一年期收益率为8%。
有媒体报道称,在泛鑫理财协议中,“所属银行”一栏出现了兴业银行的名字,并指兴业银行相关支行工作人员承认部分泛鑫的固定收益理财协议出自该支行,但表示泛鑫并未与兴业银行签订任何“总对总”的合作协议,这是他们一名理财客户经理的个人行为,支行在其售卖过程中并不知情。不过,昨日兴业银行声明称,上海分行从未与泛鑫公司开展过任何业务合作,也未发现分行员工存在私自销售该公司产品行为。
公安部19日晚通报称,中国警方与斐济执法部门通力合作,日前在斐济抓获涉嫌经济犯罪的' target='_blank' >陈怡,并于8月19日晚将陈押解回国。
相关' target='_blank' >保监会紧急排查中介业务风险
南方日报讯 (记者/高国辉)近日,“上海保险中介巨头美女高管陈怡携款5亿元潜逃境外”的消息在保险圈内炸开了锅。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保监会近日对人身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进行风险排查。近期,上海保监局在检查中发现上海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擅自销售自制的固定收益理财协议。上海市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保监会要求人身保险公司对通过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销售的保险期限超过一年的个人人身保险业务开展全面风险排查。重点是保费收入短时间内增长迅速、销售过程中向客户承诺高收益、将保险产品混淆为理财产品、客户回访成功率较低、客户信息不完整等问题。
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的风险排查工作重点是,是否存在销售保险以外的金融理财产品、非法销售金融理财产品、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侵占或挪用保费和保险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保监会要求各保监局对业务数据异动、问题突出、投诉较多,特别是销售期限超过一年的个人人身保险产品较多的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进行重点抽查,发现风险隐患及时报告,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泛鑫保险成立于2007年7月,公司自2010年起开始主营个人寿险代理业务,主抓高端客户,公司代理人部分均有海外留学背景。2012年新单保费超4.8亿元,同比增长超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