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见习记者 楼安娜
老奶奶买菜归来,向老伴抱怨,如果菜价再这样涨下去,那么白菜就要跟房子一个价喽!这是前不久在QQ群里看到的一个笑话。不和柴米油盐打交道的人,看完可能就是付之一笑,但对普通的市民来说,现实生活中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体验远比一些数据来得更具体、更真实。
“豆你玩”、“蒜你狠”、“苹什么”……热辣的网络新词把“通货膨胀”摆在了老百姓面前。为了应对通胀,国家想尽法子出台政策,老百姓绞尽脑汁精打细算,商家们则麻利地搞起了团购网。团购网在国外风生水起,来到国内竟也没有“水土不服”,反倒是应了景,风风火火地燃烧着。团购网上的产品丰富多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而农产品的涨价潮让商家们又把目光转向了“马大嫂”们的菜篮子。
这不,农产品被挪到了团购网上,团购蔬菜成了“马大嫂”们的新消费手段。就目前而言,网络团购农产品,特别是团购蔬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本地化”。网站针对本地消费者,推出本地的农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式除了能推动本地名优特农产品销售,还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和最终售价。
从表面上看,大家抱团买到比市场上便宜许多的蔬菜,是个利民惠民的好点子,但这个主意其实并非毫无缺陷的。尽管当前团购蔬菜以本地化为标准,但仍有团购的蔬菜是销往外地的。在这一方面,团购蔬菜的保鲜成了一个极富挑战的命题。题面是,时间越久,耗资成本来得越大,团购究竟是实惠还是破费?大家心中都有杆秤在掂量。这成了网络团购农产品的一个最大缺陷。本质上,网络团购的一大优势在于扩大市场份额,正如淘宝网上卖东西,招徕的客户群不再只限眼前。网络团购农产品的缺陷正在制约它的优势。
团购农产品到底是实惠的选择还是对网络团购热潮的一味追求?农产品卖家对团购市场的盲目进军也会导致团购农产品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