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理财”非彼“理财”。儿子还没到给我当顾问、让我把所有家庭资产都让他打理的程度,他就是爱上了一档电视节目叫《理财》,爱屋及乌,也爱上了节目里介绍的' 收藏玩意儿。
说来也怪我,我是做电视的,《理财》这个节目是我们同事做的。春节的时候儿子偏巧发烧,躺在床上无处可去,我就给隆重推荐了财经频道的节目。从下午的电视剧一直到晚上的《理财》节目,儿子看得津津有味。一个春节过后,居然张嘴闭嘴就是“上手”、“开料”、“老坑的”,俨然成了半瓶子醋。
偏巧姥爷也是一个文玩收藏爱好者,说是“文玩”,其实就是“杂项”,再说白点,就是看见什么有点意思的玩意儿都喜欢,石头、木头、核桃,什么都行,和年代无关、和品相价值也无关。一老一小一拍即合,俩人当即就去了好几趟旧货市场。头一回去,逛了大半天,回来之后姥爷对看见的一个蜜蜡把件念念不忘,无奈出门前姥姥为了防止他们上当受骗,俩人身上都没带多少钱。空手回来之后,儿子问我:“妈妈你说那儿的蜜蜡是真的吗?”
我说:“我又没看见怎么评论?再说了,我又不是专家,看了也白看。”
儿子感慨:“比你们节目里说的价钱便宜多了。”
我问:“多少钱啊?”
儿子给我比画,大概有他拳头那么大,说:“要价二百,姥爷刚一拿起来看,他就说一百也成。”
我问儿子:“你看了这么多期《理财》,蜜蜡的市场价是多少还记得吗?”
儿子想了想,说:“好像是二百多一克。”
我说是啊,那么大一块蜜蜡得一二百克了,才要你们一百块钱,那能是真的吗?儿子还有点小不服,说:“那要是卖东西的不知道市场价呢?”
我脑门就冒火,说:“你白看我们节目啦?你觉得可能吗?卖东西的不知道该卖多少钱?”
儿子似有所悟:“《理财》里面好像说了,现在已经捡不着漏了……可是,那他卖的是什么啊?”
我说:“塑料吧……”
儿子又说:“那妈妈你带我去看看真的蜜蜡琥珀吧。还有和田玉、翡翠、南红我也想看。光在电视上看你们节目,我也想上上手。”
我哪有时间啊。头一回说没理他,然后儿子就拉着姥爷又去了旧货市场。这回没空手回来,买了一个强光手电,上写着“玉石专用”。家里没玉石,儿子就拿着它把姥爷的茶杯茶碗照了一个遍。
得,我只好妥协。接下来连着两个周末,我带着儿子四处逛市场,找电视上的专家鞠躬学艺。儿子很认真,仔细看仔细听认真学,花了半个小时把三个和田玉镯子细细摸了一遍,什么是新疆料、什么是青海料、什么是俄料……还有货真价实的蜜蜡,人家老师把蜜蜡标本拿起来在儿子的衬衫上蹭了蹭,让儿子凑过去闻,嚯,一股好香的松香味啊!这可比看电视过瘾,色香味都看得见闻得着,这学得可深刻了。然后儿子又去摸了和田籽料,那皮子,看着粗糙,摸在手里却是细腻无比;还有藏在石头里面的南红原矿,原来长得这么难看啊……
老师对儿子语重心长地说,爱好是好事,先看书,掌握基础知识再到实践中去学。儿子一个劲点头,末了问老师:“您什么时候去开料啊?我能去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