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明确规章制度的出台,支付行业将会在阳光下竞争,同时从程序上减少了政策风险,但行业路径和远景并不清晰
文 本刊记者 吕斌
尽管目前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但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身份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人担心,第三方支付的急剧扩张,可能影响金融市场稳定,据有关信息显示,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的日资金流量,已相当于一家小型银行,而目前却没有处于金融政策监管范围之内。
此外,由于是电子商务企业行为,其系统安全问题无法像银行等金融企业那样完善,更易出现交易风险,对于信用卡套现、洗钱等行为也难以有效监管。
12月3日,业内广为期待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终于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此次《细则》,是9月1日开始施行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配套政策,旨在规范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并明确了第三方支付服务的法定地位。随着《细则》的出台,在政策层面对支付机构从事支付业务的最基本规则、申请人资质条件等进行了细化,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也将走向规范化。
或促行业洗牌
早在今年6月,央行便出台了旨在规范非金融机构的支付业务、结束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缺位状态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办法》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若非金融机构需要提供支付服务,则必须申请并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
而且该《办法》对于支付行业提出了相对较高的准入门槛,对于业务范围在全国的支付机构,最低注册资本1亿;业务范围在省内的支付机构,注册资本则不能少于3000万。
业内专家表示,此项监管政策,预示着支付行业即将迎来大洗牌,一些规模较小、不符合资质的支付机构将会退市。
“在此次《细则》出台之前,还有一个征集《意见稿》,《细则》出台后,与《意见稿》的一些内容还是有些出入的。”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艾瑞咨询支付行业分析师程善宝表示,相对于之前的《意见稿》,《细则》在支付机构保证金管理、开设账户的要求等方面做了调整。
但程善宝并不认为监管政策的出台会对行业格局带来太大影响。他表示,外界相对熟悉的支付企业可能只有十多家,但实际上从全国范围来看,估计不会少于数百家,只是一些规模较小或者区域性的支付企业外界不常听说。
“一般来讲,政府的管理政策往往是晚于市场的。之前,国家没有给予这个行业太多关注,但现在行业已经发展起来了。”程善宝表示,监管政策的出台,对大的企业来讲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但一些小型的或者资质不健全的支付机构则有可能面临退市。
“因为政策的出台主要目的是控制风险,资质不健全的支付机构抗风险能力显然更低。”程善宝对《法人》记者表示。
正望咨询副总裁、电子商务分析师周洪美也认为,监管门槛的提高主要将影响到规模较小的支付机构,涉及用户数量不多。
“如果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大家将会在阳光下竞争,同时从程序上减少了政策风险。”周洪美告诉《法人》记者。
直面“招安”
从本质上来看,第三方支付机构就属于金融服务中的清算结算业务,而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只有商业银行才能许可从事该项业务,且目前很多民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用户群和交易量甚至超过一些规模较小的地方性银行。
作为企业行为,电子商务行业对于支付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肯定不如专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所以对于严重交易风险的预防和应对,显得十分重要。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即表示,当初做支付宝仅仅是为了给淘宝网做交易的用户提供诚信担保,没想到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会涉及到金融风险、反洗钱、信用可套现等多方面的问题。
而《办法》、《细则》的相继出台,实际上也消除了外界另一项顾虑——长期以来,就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一度传出第三方支付平台将被纳入金融机构范畴而被收归国有的消息,“招安”一词也被反复提及。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就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只要国家有需要,将随时把支付宝献给国家。
“我觉得马云先生之前这么说,是因为当时的政策还不是很明朗,现在既然央行已经出了这个政策,说明政府对于非金融机构从事类金融性业务的服务,已经基本上肯定了他们存在的合法性。”程善宝认为,“招安”的说法可能性并不大。
“如果把意思理解为将来会接受政府的监管,我觉得不应该用‘招安’这个词,而是一种接受管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亦表示,监管和国有化是两个概念,此次监管的出台只是从支付机构的行为进行管理,而不是对产权进行国有化。
实际上,金融服务的逐步开放是大势所趋,尤其针对民营资本的限制应当会逐步减少。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出现和创新,解决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这种尝试是值得鼓励的。
“几轮监管出台以后,支付行业在风险防范方面应该会是更加规范的。”程善宝认为,政策出台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行业能够更好的发展,他预测,接下来“国字头”的一些支付企业会首先获得牌照,支付宝等大型支付机构会紧随其后。
路在何方
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急剧膨胀,第三方支付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截至2009年,第三方支付的年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其中网购交易约占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量的一半。
据程善宝介绍,目前占据支付行业半壁江山的支付宝,一个季度的交易额大约在1500亿左右,规模已然很大。
在监管政策出台之前,这些聚集了大量资金的支付机构,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难免面临一定的风险。近年来,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洗钱、套现、参与境外赌博等违法行为也开始出现,信用卡网上套现等行为一度较为活跃。
从市场反应来看,正规的支付机构都是欢迎国家监管的。针对《办法》的出台,支付宝公关部在发给《法人》记者的声明中即表示,“支付宝非常支持央行这一《办法》的出台,它将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实际上,在今年年中,《办法》颁布之后,支付宝、快钱等大型支付企业就已经开始大规模扩张了。”程善宝告诉《法人》记者,像支付宝就已经和淘宝分离,作为一个单独的产业进行发展,这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支付行业也有其生存的空间。支付行业面对的主要是小额、高频交易的用户,加之其主要为电子商务服务的特性,使得国有的大型商业银行在之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目前来看,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还是一种互补的关系,银行不能覆盖的一些服务可以由支付企业来做。当然,未来也不排除会有竞争。”程善宝表示。
今年8月,由央行主导的“超级网银”正式上线,此前外界普遍担心,有支付行业“国家队”之称的超级网银会对传统支付企业产生较大冲击,但现在来看影响十分有限。
当然,传统支付机构也一直没有停下扩张的步伐。近来,阿里巴巴将成立商业银行的消息不断传出。程善宝认为,尽管各方很快出面辟谣,但“阿里巴巴银行”获批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在未来,支付企业的拓展领域会越来越广,深度也会越来越深。我们之前看到,支付宝在最初就是提供网络购物服务的,但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在航空、保险、基金、教育等领域提供支付服务。未来在更多的领域,支付企业会呈现更为多元化的发展。”程善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