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owImage('stock','1_600030',this,event,'1770')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在市场规范化、透明化过程中,银行理财产品系统性风险将有所降低,但投资者风险自担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产品的差异性将更加显著,对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中信证券分析师黄晓萍表示,影子银行监管逐步落地,限制非标资产配置,提升理财业务规范化和透明度。“近期,' target='_blank' >银监会定调理财监管八大重点,提出强化非现场监管、管理架构上探索事业部制、鼓励理财业务探索新的产品和模式等意见,解决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传递和刚性兑付是目前主要关注点;并下发11号文整肃非标资产,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通过银行、' 信托、证券、' 保险(' 放心保)、基金、资产交易平台等开展非标资产投资业务进行规范和清理。”黄晓萍表示,“此外,银监会99号文严控信托风险,叫停并清理非标资金池;下发调整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通知征求意见稿,对银信、信证合作等金融交叉产品将首次明确通道类业务及风险承担主体。”
' target='_blank'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指出,理财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全社会的投融资需求,但也蕴藏一定风险。一是“刚性兑付”现象有悖于“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市场原则,不仅助长了道德风险,也抬高了市场无风险资金定价,引发资金在不同市场间的不合理配置和流动。二是一些产品投向限制性行业和领域,规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监管。三是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同类理财产品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容易形成监管套利。
该年度报告今年特设《有序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专栏,称刚性兑付引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该报告称,“由于长期以来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少被打破,一些理财投资者的风险承担意愿远低于股票 、外汇、基金投资人,过于追求收益,不愿自担风险,如果不能按照预期兑付,可能拥堵机构网点,要求机构偿付资金,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而金融机构一旦存在第三方兜底或介入的预期,为吸引投资者,也会忽视项目的风险,优先选择收益高的项目,尽职调查和风险控制薄弱。”
该报告同时指出,刚性兑付增加了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刚性兑付导致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不匹配,诱发投资者资产配置不合理调整,抬高了市场无风险资金定价,引发了资金在不同市场间的不合理配置和流动。资金加速流向高收益的理财和非标准化债权产品,商业银行的存款流失,债券市场、股票 市场和保险行业的资金被挤出。市场无风险利率上升,也造成蓝筹股市盈率下降,债券市场和股票 市场低迷。”
黄晓萍表示,“当前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利率市场化的中间产物,一部分将转化为市场化定价的存款,而另一部分将升级为真正的资产管理产品,并有望依靠强大的资源和客户渠道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然而,在短期内,市场对风险自担的产品的接受能力依然有限,在"卖者尽责"尚未到位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实现"完美转身"仍需要一段适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