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本产品的年化收益率4%,浮动型产品的最高年化收益率5.2%。这是我市一家银行上周四给出的“报价”。
20万元起,半年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6.5%;100万元起,一年期,年化收益率7.5%。这是我市一证券公司同一天给出的“报价”。
这两个报价,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与' 券商理财产品的整体水平。
步入6月,半年度的一个节点。往年,一些精明的投资者会拿着资金“待价而沽”: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银行在这个节点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似乎已经成了惯例。但今年,投资者的这个美好愿望,或许要落空了。6月份已过半,银行不仅没有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迹象,反而纷纷调低了产品的收益率。
但这并不代表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已买不到超过6%的理财产品了。银行没有,证券公司却多得是。
证券公司并非有意在这个节点提升产品的收益率,跟银行争夺客户资源。实际上,证券公司销售的理财产品,这半年来,收益率也略微有所下降。但比起银行的大幅度下降,券商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却在关键的半年末“挺住了”。
因此,追求稳健的投资者到银行买理财产品,已不是最好的选择—到证券公司,会有更大的惊喜。
银行好产品去哪儿啦?
市民赵先生手中有一笔钱6月初到期,他想,这个时候,这笔钱可以“卖个好价钱”。6月末是银行最需要钱的时候,银行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在6月中旬开始发力,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吸引类似赵先生这样的投资者。往年,赵先生就是“掐准了”这个时间点,多赚一点点。
但今年有点不对劲,眼看6月已过了一半,银行看起来一点都不着急,没有提高产品收益率的意思。赵先生问遍了几乎所有银行,都没找到一款让自己满意的产品。他甚至还问了一些做银行贴息的投资机构,得到的答复也无法让赵先生满意。目前,投资公司的贴息利率一般都不超过3%,加上银行的存款利息,一年期的实际收益,都在6.3%以内。
“年初的时候,好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超过7%,现在超过6%的都很少了。好产品都去哪儿了啊?”赵先生有点郁闷。现在,他的这笔钱依然在寻找“好买家”。
那么,现在银行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到底怎么样呢?日前,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银行,证明了赵先生所言非虚。
在某大型国有银行,记者发现,最近在售的理财产品里,收益率最高的一款产品,期限为一年,预期收益率为5.7%;在另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收益最高的产品收益率只有5.2%。
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的收益率相对高一些。在新城某股份制银行,记者发现了一款100万元起,期限一年的产品,收益率6.3%。而这款产品,也是记者当天找到的收益率最高的产品。
年初,记者曾对我市几乎所有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大搜索,彼时的收益率整体上比目前高出0.5个百分点。
其实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化最明显的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年初,“宝宝们”的整体7日年化收益率均在6%以上。而上周五,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至4.72%。
证券公司好产品不少
银行现阶段缺乏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但在证券公司上班的人,却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自己公司正在销售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 target='_blank' >国泰君安晒出的产品里,投资起点20万元的“君得金系列”,预期年化收益率5.5%-6.5%;投资起点100万元“君享通宝系列”,预期年化收益率7.5%-8%。
' target='_blank' >中信建投晒出的产品里,期限24天,投资起点100万元的月悦盈6号1期,预期年化收益率6%,另一款期限159天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6.6%。
银行证券给记者提供的产品清单显示,该公司目前在售的一款半年期理财产品,投资起点5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6.5%;一年期的投资起点为100万元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
记者从我市多家证券公司了解到,目前大多数证券公司都在积极发售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几乎每个公司都有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产品。单从收益率角度来说,券商已经完胜银行。
不过让证券公司比较郁闷的是,尽管他们的好产品不少,但销售情况却有差距。大部分券商坦承,产品销售情况不乐观。
一证券公司负责人说,或许是很多市民不知道证券公司也有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因此来买产品的大部分都是证券公司的老客户。“我们在北方的营业部,这类产品很受欢迎,但在南方,销售的情况很一般。”该负责人说,相比之下,还是那种灵活程度类似于活期存款的产品好卖一些。“买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人大多数是股民,可能股民很难接受长期限的理财产品吧。”
“我们也去比较了银行同期的理财产品,我们发现从收益率来说,我们还是有不少优势的。如果市民都能知晓并信任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我们就不愁销售了。”一证券公司负责人感叹,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收益率稍逊,但市场接受度比证券公司要高不少。
为什么会出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整体上输给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情况呢?
我市一银行个人零售部负责人说,这跟市场上整个资金面的宽松有关。去年6月份,银行间出现了罕见的“钱荒现象”,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创出新高。银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投向为同业拆借等,所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就水涨船高。
而今年钱荒并没有出现,银行不怎么缺钱,所以就没必要花高价去“买存款了”。所谓的“高价买存款”,除了存款贴息这种最直接的方式之外,银行常见的做法就是包装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引资金。
而证券公司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由于投资方向跟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有差别,所以它们的产品收益率变化并不明显,因此,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券商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就凸显出其优势来。
据一证券公司负责人说,券商理财产品的投向构成相对较为复杂。包括债券、' 信托、资管产品等多种形式。目前信托产品与资管产品的收益率变化不明显,且整体上处在较高收益率的水平,因此经由券商包装出来的理财产品,最终给到投资者手里的收益率依然不低。
证券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券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同样也会受市场资金宽松与否的影响,但相对小一些。各种迹象表明,今后券商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会优于银行的理财产品,因此市民不妨改变观念,到证券公司看看产品,不要只盯着银行不放。0
(编辑:和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