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新生活方式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文/高鹏 美术馆是什么?若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美术馆是一个分享众多私人的场所;若在二十世纪的近代社会,美术馆是一个感受艺术的公共美育空间;然而,若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我们则很难给出一个带有各种限定词的答案。 当代的美术馆已经开始寻找出口来突破传统的概念,并试图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惯常认为的美育殿堂过渡到公众可以轻松享受艺术的休闲场合。无论是革新科技而衍生出的数字美术馆,还是发散思维而推出的体验性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文/高鹏

美术馆是什么?若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美术馆是一个分享众多私人' 收藏的场所;若在二十世纪的近代社会,美术馆是一个感受艺术的公共美育空间;然而,若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我们则很难给出一个带有各种限定词的答案。

当代的美术馆已经开始寻找出口来突破传统的概念,并试图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惯常认为的美育殿堂过渡到公众可以轻松享受艺术的休闲场合。无论是革新科技而衍生出的数字美术馆,还是发散思维而推出的体验性活动,或更新理念而采取的互动式展示形式,这些对传统美术馆的种种挑战,也是力图更加接近观众的种种尝试。

既然要接近,为何不推倒隔在中间的墙?既然要融入,为何不把艺术放到生活?

公共艺术空间和生活体验似乎愈发密不可分。我们能在开放式的广场看到雕塑,在橱窗里看到剪裁一流的服装,在咖啡厅摩挲设计精良的咖啡杯,在书店安静地浏览艺术图书,然后相约好友去附近的美术馆聊聊艺术谈谈生活。这一系列的体验打破单一的美术馆体验,演化成更加多元和更多互动的艺术生活。艺术开放给每一个人,而不只是走进美术馆展厅的观众。

今日美术馆两个月前正式开放一个公共空间,命名为“今日艺术橱窗”。这个空间专门支持那些刚刚起步的年轻艺术家,他们的创作正在起步期,成熟的作品可能不超过3件,这个橱窗也刚好可以展示2-3件作品。美术馆的“艺术橱窗”一年支持十二个艺术家,一个月展示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整个橱窗采用全透明面设计,公众不需要购买美术馆的门票,就可以观看到艺术家的作品。

这种“没有墙的美术馆”在' 美国并不少见,纽约州的一处郊外,默默地陈设着各国艺术家的雕塑。Storm King艺术中心本身就有一所实体美术馆,但是馆长及基金会的负责人,为了公众可以更好的享受艺术与自然空间的关系,他们将这些昂贵的艺术品带出美术馆,陈列在公园内,以后渐渐演变为一个知名的雕塑公园。Storm King艺术中心每年都会邀请全世界的著名艺术家专门为这片草地创作新的艺术品,中国艺术家张洹也在邀请之列。

如果在美国旧' target='_blank' >金山转机,总是会被机场的公共艺术品所打动。出于好奇,我专门拜访了旧金山艺术委员会的工作人员,通过沟通才了解,旧金山市政府要求任何公共建筑工程中,必须有5%的预算资金用于艺术品的购买和陈列。在此项政策的支持下,任何来到这个移民城市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在公共空间感受美术馆级的艺术品。美国每个州的政策都不尽相同,支持公共艺术项目的预算和比例也不尽相同,但是我在几个小时的行程后,再次在芝加哥机场的感受到了公共艺术的魅力。

在全美最严肃的行政城市,首都华盛顿,依然随处可见艺术品。走进参议院行政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巨大的Alexander Calder(美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艺术家)的雕塑,这件黑色的大型雕塑十分恰当的映衬了参议院行政大楼的严肃气氛,与此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严肃气氛中的艺术氛围。

' 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干脆将所有艺术品全部撤出美术馆,观众走进美术馆看不到一件艺术品,他们可以静静的坐在美术馆地面随意摆放的椅子和沙发上,阅读一本书或干脆睡上一觉。美术馆四周响着缓缓地音乐,这正是艺术家Susan Philipsz的声音艺术展览“七滴眼泪”。声音艺术将观众从视觉的观展感受中解放出来,尝试用听觉感受艺术。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新世纪,文化真正需要的不再是被框架、被保护,而是,在你身边。随着艺术种类,艺术活动的不断革新,美术馆的“墙”正在不知不觉地消失。越来越多的美术馆逐渐走下“艺术圣殿”的神台,以一种亲民的姿态将艺术传播给这个世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一个' 大众化的休闲时代已经来临。从中外' 旅游的发展历程来看,文化性的观光产品始终是世界旅游市场上最具吸引力的产品。许多国家、机构在制订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时都意识到了博物馆独一无二的吸引力,把博物馆作为旅游产品予以重点宣传推广,籍此提升城市旅游的竞争力。已' 英国为例,根据National Museum Directors’ Council的统计,“博物馆与美术馆已经成为英国最吸引人的活动。光是国家博物馆的参观数目就超过每年5千万人次,2012年,超过半数的成年人曾经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National Museum Directors’ Council)没有“墙”的美术馆能够有效地将艺术融入于当地生活,令参观者获得最近距离,也最直观的文化体验。

然而,面对新兴的主题公园、文化中心、展览中心、科技馆以及其他人造娱乐设施,对于游客客源的竞争日益白热化。观赏者每一次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在本质上不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商品或服务,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旅游产品的价值和质量越来越多地通过游客的体验来表现和衡量。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到美术馆,增加观赏者的体验,除了打破美术馆的“墙”,几乎全球各大美术馆都为自己增加了娱乐的附加属性。伴随美术馆而生的咖啡店,礼品店,书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我常常和朋友说:“去美术馆喝咖啡吧”。美术馆的咖啡会比别的地方好喝吗?我想咖啡应该差不多,但是来美术馆喝咖啡的同时可以看展览、听讲座、买点有意思的小礼品和书,最重要的是比较安静。

北京前段时间特别流行去“漫咖啡”上网、谈事、甚至工作,好像在咖啡馆里的效率更高。我就问很多朋友为什么?他们几乎一口同声的说“氛围好”。那我们为什么不去美术馆喝咖啡,也许附加值会更高呢?

在美术馆消费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的美术馆做的更好一些。纽约无疑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之一,人们总需要一点文化栖息地,需要一个静享时光的地方。除了咖啡馆,有没有一个更加综合的文化休闲消费场所。在这样的一个理想之地有艺术品、图书、咖啡和点心,在绿草连茵的幽闭之处可以找到一把免费的椅子,休息之余发现身边坐着一位著名艺术家。这样的文化栖息地早已不是幻想,MOMA(美国现代美术馆)新馆的加建,将目前的三个楼体围合起来,在中间设立了一个让观众休息的场所。庭院两侧就是餐厅和礼品店。庭院的设置轻松而别致,观众不需要消费就可以随意找到一把椅子坐下来休息,看看水景,看看公共空间的雕塑。当你休息的足够好了,就可以起身看看毕加索的原作,买一个印有毕加索绘画的马可杯。暂时逃避繁忙而急促的都市生活,与身边的艺术家聊一聊艺术,即增长知识,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也当自己换一换思维。

美术馆的生意在近几年来愈发引起大家的注意,也越来越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因为美术馆内的每一件消费品都是专业人士精挑细选过的,店员大多也是艺术爱好者,他们彬彬有礼,衣着个性,不会强迫你购买,更不会主动向你推销你不愿意购买的小礼品。店员们好像并不在乎店里的生意,不是自己在翻着书,就是在自顾自的听着音乐,只有当你和他们谈起艺术和音乐的时候,他们才好像对你有兴趣。消费者在这样的艺术商品店里,没有购买压力。在MOMA的馆内,随处可见美术馆礼品销售处,实体馆的街对面还开设了MOMA Design store,代理销售世界各地艺术家、设计师的产品,观众可以在这里随意的消费。有北欧的桌椅,也有稀奇古怪的生活用品,服装和首饰更是设计独特,而且大多是限量版,绝对不会在大型聚会上和名媛们撞衫。

同样坐落的纽约曼哈顿的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是纽约颇受欢迎的学术中心,以其丰富的纸质藏品而闻名。任何市民以研究的名义进行申请,都可以免费的参阅馆内的重要文献和藏品。目前的摩根图书馆由三栋楼体组成,是摩根家族三代掌门人的寓所,后来全部捐赠出来作为图书馆和博物馆。虽然三所寓所相邻,但是观众还是需要不断横穿于纽约的大街,而且没有咖啡和餐饮,不能留住观众,很多观众借阅图书,看完展览就匆匆离开。馆长告诉我,他们计算过,每个在观众在馆内的时间大概只有1个小时30分钟,再好的展览都留不住观众在馆内多呆一会儿。基于这点,摩根家族聘请了著名建筑师在三座寓所之间内设计了一个中庭,中庭全部采用玻璃和钢材组建完成,整个造型简洁而有时代感,赋予了古老的建筑以时代的气息。在中庭之间还设立了餐饮、咖啡和绿植。中庭上部悬挂着一件巨幅纸质艺术品,轻盈而优美。观众在艺术品的庇护下懒散的晒着太阳,享受着咖啡美食。这一简单的举措,每年为摩根图书馆带来了两倍的客流,也让纽约这个繁忙之城多了一处文化休闲之地。

美国中部工业城市克利夫兰, 曾经因为重工业和蓝领工人而闻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政府大力扶持文化艺术和体育项目,冰球和棒球是城市的代表,赶上赛季,几乎全城都身披赛服,摇臂呐喊。克利夫兰市曾经战胜纽约市,将摇滚博物馆和年度摇滚名人堂设立于本市,并聘请华裔著名设计师贝律铭设计了摇滚博物馆。

克利夫兰市美术馆藏品丰富,是继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后美国第二大藏品博物馆。在参观克利夫兰美术馆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同样的经营理念和改建计划也在这里发生着。克利夫兰市美术馆也将新老两馆进行了连接,设立了巨大的中庭,中庭的两侧同样设置丰富的餐饮和绿植,艺术衍生品店有300多平米,入口正对着中庭餐饮和休息的绿植休息区。中庭会定期更护陈列公共艺术品,我去参观的时候,正好摆放着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雕塑“十二兽首”。

经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这个中庭即是展厅也是一个多功能厅,很多公司的年会、聚会,音乐会都会在这个中庭举办。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居民参与艺术聚会的重要文化活动中心,甚至有多对年轻人在这个中庭举办婚礼。听完官员介绍,我不禁为传统美术馆的不断创新而感到惊讶。当人们对传统藏品及古老博物馆失去兴趣的时候,博物馆便开始慢慢转换着自己的角色,它们不再置于艺术圣殿之上,而是不断放下身段,积极地走进并参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试想一下,在几千年的艺术品面前说出“我爱你”,相信那是每个艺术爱好者的梦想,是普通市民体验个性婚礼的最好选择。在我即将离开博物馆的时候,十几个工人训练有素的将几百把临时折叠椅子摆放在中庭中,几个音响师也将音响设备安放在场内。我侧面问工作人员,这是什么活动。他们告诉我“是这个月博物馆会员的欢庆日,会员可免费喝一杯鸡尾酒,并听一场小型的音乐会”。

除了在美术馆和博物馆举办婚礼,你相信在博物馆中开Party聚会是什么感觉吗?这样奇思妙想的主意就在旧金山的加里福尼阿亚科学研究中心发生着。

加里福尼阿亚科学研究中心是美国加州集科学研究及自然、地理、动植物生活标本博物馆的综合科学中心。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博物馆,但是大量而丰富的动植物及地理、科技藏品和一定程度上承载着生物科学博物馆的功能。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年人走进这样严肃的研究中心,中心负责人可算是费尽脑筋。最有名的就是会员大派对,这个派对就在科学中心举办,闭馆时间延迟到深夜,会员凭借会员卡可以免费进入,非会员需要购买入场门票。这个具有绝对创新意义的活动无疑得到了大量年轻人的支持,活动开始的一个小时前,中心门口已经排上长长的队伍。入口的保安会像真正俱乐部的门卫检查你的护照,检查你是否成年,才可以放行让你进场购买酒精类饮料,检查之后会在你的手上盖上俱乐部印章(欧美国家习惯在观众进入俱乐部时在其手上盖上一个印章)。走进中心,你会全然忘记外面的繁忙嘈杂的环境,在水族馆里看着热带鱼,听者DJ播放最酷的音乐,在蝴蝶环绕的温室大棚里和爱人接吻。这一切都是只有在博物馆、美术馆、自然研究中心才能体验到的独特经历。

到底“美术馆”是什么?现在的我们更需要一所没有墙的美术馆,期待有更多人加入艺术生活。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并熟悉的环境,一成不变的生活总需要一点点新鲜的血液。就像我们会热衷美剧“生活大爆炸”的那些高智商理科男那样,走进他们看似枯燥的生活,却发现了不一样的乐趣。试图了解一下美术馆、博物馆的生活吧,说不定那里的咖啡更适合你。

作者系今日美术馆馆长

本文发表在《财富管理》杂志2014年7月刊上,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微信号:wealth财富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乐视网上市启示:在质疑声中发现价值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