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网讯 (通讯员肖良波 刘倩报道)2月26日,畜牧工作站职工大棚蔬菜谢延刚种植的草莓成熟了,每公斤售价高60元,前来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让他稳稳地赚了一把。
据了解,在十团像谢延刚这样发展设施农业实现多元增收的职工达1000元,多元增收拓宽了他们致富路。
近年来,十团把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和可持续增收做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能人牵头、示范带动等一系列措施,多措并举为职工搭建创收平台,鼓励引导职工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全团现已成长了一批把种植和机车、种植和自营经济、种植和养殖等多种模式结合起来致富能人,他们把农闲变为农忙,利用农闲多途径增收。
现年51岁的四连职工谷长斌,。每年依靠种地都能有10余万元的收入。但每年农忙时节过后,有近大半年时间闲置。他抓住团场缺少大马力机车农机作业的机会,投资120万元购买了一辆机车发展起了农机作业,他以较高的作业质量、优质的服务态度,赢得了职工的信赖,让他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2014年,谷长斌又投资200万元购买了2辆大马力机车,这年,他除经营机作业外,加上承包的 200多亩土地,他还在周边乡村帮别人犁地,一年稳赚100多万,成了团里名副其实的致富能手,多年被评为优秀生产者、致富能手。三连职工杨奎也是增收好手,除承包60亩棉花地外,还承包50亩红枣,他还开办水暖设备维修店,利用农闲承包团部小城镇水暖电安装和维修工作,年纯收入达70多万元。四连职工徐云义除承包土地外,还成建筑队和温室大棚钢架和棉被加工厂,除承建本团温室大棚外,还承建了外地温室大棚,生产的钢架和棉被远销疆内外,年纯收入达300万元。多元组合经济已经成为十团职工增收的新亮点。据了解,在2014年彻底消灭一元户经济格局,多元经济已经成为团场职工的创收模式,职工多元增收户均达6000元,多元经济拓宽了职工致富路。
分享到
[' 收藏] [打印] [责任编辑:翟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