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网济南7月15日
讯(山东台 刘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终身教授张默道,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医生是个良心活儿”。6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她对患者始终耐心、负责,总是想着用最简单、最省钱的办法,给他们治好病。在患者和同事的眼中,她不仅是一个医术精湛的医生,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只要一有空,家住青岛市南区的毕显华就要去看看张默道,33年前,她曾经是张默道的病人,如今,她们更像是亲人。
毕显华告诉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记者,张默道对手术是精益求精,给自己治治疗非常彻底,连化疗都没做,目前自己已经痊愈。她回忆,当初自己身体长了一个花生米大的小东西,张默道马上给自己做了手术。
住院期间,虽然张默道跟自己还不认识,但是经常去挨个病房检查大家的盒饭,看着又不合适的,就要求把不适合病号吃的饭拿走。毕显华表示,自己一直非常感谢张默道,把她当成自己的救命恩人,逢年过节总要看望她。
干了62年医生,张默道给毕显华这样的病人做了上万例手术。作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终身教授,张默道在普外科门诊,一直看的是9块钱的专家号,开处方时也总是想着怎么能给病人多省点儿钱。
张默道告诉记者,找自己看病的大多是四五十岁年龄的企业退休职工,经济算不上宽裕,面对这样的病人,如果自己觉得并不需要做B超,就尽量为病人省下这个钱,“你自己能想到的,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儿,不能强加给病人。医生是个良心活儿。”张默道表示。
行医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文革”时,张默道曾经14次被派到乡下巡回医疗,在艰苦的条件下,她靠自己的一双手为病人确定病情,练就了一套既为病人省钱、诊断率又高的基本功。如今尽管已经85岁高龄,但她在看门诊时,依然严谨、认真。张默道的很多病人都是需要定期来检查的老病号,他们每人都有至少一本张教授的专属病历。在这本病历上,不但有每次检查后张默道手画的诊断图,而且还字迹清晰地地记录着每一次的病人自述、诊断结果、用药需知、复查时间等等。
春风化雨、守护生命。张默道用一颗医者仁心,成为患者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
张默道的专家门诊,每天只挂20个号,但却因为她的认真负责,常常要到中午12点半以后才下班,有时即使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她也要坚持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张默道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就是外科医生,而且跟我父亲感情特别深,“父亲教给我,当医生,起码的条件就是爱护病人。病人来一趟,人家等了三四个钟头了,或者两三个钟头了,你给人家看了一分钟,就让人家走,那是不可以的”,在她看来,医生的职责就是应该有明确的诊断,有合体的治疗,用最简单的办法,不用病人花钱的,就给病人治好病。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外科门诊主管护师魏梅表示,张默道总是觉得病人来了,就希望都给他们看上,都满足他们的愿望,张默道爱人去世的当天,还在工作岗位上。
评论:大医精诚,就是要做到对医术精、对患者诚。耄耋之年的张默道,依然用一颗朴素的医者之心,治病救人、兢兢业业。在她身上,还有哪些动人的故事,明天我们继续为您讲述。
延伸阅读:青岛85岁医生张默道:行医62年手诊奇准被称"B超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