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独角兽们在评级下胖瘦飘忽不定,但实际上这些评级其实并不具备很大的参考价值。而且,真正好的独角兽不会瘦死,人家那叫做苗条。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有一个事实是,独角兽们「被瘦身」了。
继 2015 年末 Fidelity(" 富达
基金)下调了包括 " Snapchat和 " Zenefits在内的一批独角兽的估值后,
投行巨头 Morgan Stanley 也无声无息伸出了薅独角兽毛的大手。
据报道, Morgan Stanley Institutio
nal Fund Trust (" 摩根士丹利
机构基金信托)最近提交给 SEC(美国
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去年第 4 季度,该
机构已经将其所持有的印度最大电商 " Flipkart之股份估值减记 27%;同时被薅毛的还有大
数据分析领域的老大 Palantir——所以你还真以为帮美国政府抓了本拉登就估值无忧了?
面对着一只只多少有些苗条的独角兽,人们难免担忧:这些
机构如此下调独角兽的估值是什么鬼?难道独角兽们真的要完?
谁在调整公司的估值?
如你所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
二级市场投资者开始意图在一级
市场分一杯羹,如 Fidelity , Morgan Stanley 及"
高盛管理的一些共同
基金,都是奔向一级
市场的先锋部队。这一方面由于
二级市场的疲软,另一方面由于如今新
上市的科技公司的获
利空间越来越集中于一级
市场,因此
二级市场的获
利空间不断被后期进入的 PE 所蚕食。
根据 SEC 的规定,共同
基金必须定期计算自己的
基金单位
净值(NAV),NAV的计算必须反映出投资组合中所有资产的
价格变动。而这些共同
基金的资产组合投资了一些列的独角兽公司,所以才有所谓上调下调这一说——没错,除了那些被瘦身的独角兽,你还能看到许多被增肥的独角兽们,它们的估值被上调了。
而必须说明的是,给这些
机构调整估值的部门并非这些
基金的 GP(
基金管理人)或者决定投资该项目的委员会,而是内部的特定部门,与
二级市场公募
基金的评级
机构类似。
所以你不难发现,对于同一家公司,不同的
机构的看法经常会不一致——有的下调,有的却上调。甚至我们从 Fidelity 的报告看到,同一家
机构不同一期
基金对公司估值的调整幅度也不尽相同。
据
华尔街日报的统计,目前已有 49 家独角兽公司被共同
基金投资过,投资的阶段普遍集中在 D 轮以后,投资时间也大部分在 2014 年以后。投资
机构来路一个比一个硬,比如 BlackRock、Fidelity、T. Rowe Price、Morgan Stanley、Hartford、Vanguard、Principal、Tiger Global 和 Goldman Sachs 等,简直炫。

你要知道,共同
基金们并不会对外公布详细的调整计算方法及依据,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共同
基金对相关公司的调整与
二级市场的
机构评级十分相似,采用的方法如:与公开
市场可比公司对比,与私有
市场可比公司,根据公司的财务和运营状况调整以及现在立刻套现手中股份能拿到手的钱等等。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