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新
金融网 ·" P2P · 正文
坑人捞钱?毁誉参半P2P界网红,如何一直红下去?
2016-04-18 10:20 网贷之家 叶隐闻书 1
摘要P2P行业,网红其实不叫网红,叫网贷名人。大部分人已经毁誉参半,只有少部分硕果仅存。高危行业,人心和欲望都写在脸上,很多人出名目的很明确,不惜一切代价坑人捞钱。来去匆匆。

87年过世的当代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曾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个人感觉这是对于网红现象的最好诠释(广义网红,这里我讲的不只是锥子脸的美女)。
最近因为papi酱的缘故,网红
经济学大热,更有人开起了网红商学院。事后一想,其实叶隐也可以开个这样的课程去教教想出名的人。
在这个泛传播时代,出点小名其实并不难(大名需要运气和非凡的才华)。只要你有点社会学和传播学功底,了解品牌的基本运作规律,15分钟出名有点夸张,3个月出名几乎是理所当然。不管是在大学,还是进入P2P行业,叶隐曾经都只用几个月就获得过极高的个人名声。这不是吹牛,更不是什么绝学,只是方法套路加上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是套路?对,方法论在执行层面是有价值的)。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教你几招,大部分人都有机会。我在这个圈子里也直接或者间接短期捧红过很多朋友。
其实对于年轻人的长期发展来讲,出名并不是什么好事(短期有红利)。聪明人应该警惕名声,警惕“名不副实”。风把一头猪吹上去,如果没有翅膀,最终肯定还会掉下来。并且掉下来后,多少还会坏了心性,这也是自古被浮名所惑的才子的遗恨根源。其实古代人在这一点上就非常明白:欲让一个人毁灭,必让这个人疯狂。曾国藩言钝,皆是此理。毕竟短期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大疑似价值是容易的,但长期来讲,泡沫都会破碎。最近国内喧嚣“工匠精神”,多少是这个时代,对于泡沫本身的恐惧和反思。
1">2">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新
金融(if.pedaily.cn),中国新
金融领域权威门户,是清科集团旗下新
金融领域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互联网
金融,同时关注新兴
资本市场与
金融创新,拥有众筹、P2P两大子领域核心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