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其实是一体两面,战略新兴板的总体建设思路是:围绕蓝筹股
市场建设,在注册制改革总体框架下,进行
市场内部分层,新设独立
市场板块,实施差异化制度安排。战略新兴板的发展思路就是在注册制的框架下。

3·15这天,根据证监会意见,十三五《纲要草案》中“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一句被删除。
十三五规划时间跨度是五年,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战略新兴板都没有机会面世。李克强在2016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起“以创业带动创新”的双创话题,可是通向
资本市场的路如此坎坷,创业创新者们如何保持热情?
在刘士余刚刚接替" 肖钢上任后,这一举动令人哗然。" 钛媒体认为,此举将在五个方面带给
资本市场带来影响:
一,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是一体两面,当前维稳第一
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
一位风投
机构" 合伙人告诉" 钛媒体记者,“战略新兴板被删”看似突然,其实早前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就曾表示“注册制延缓”。而业内人士基于对形势的研究,就知道战略新兴板没那么顺利。
因为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其实是一体两面,战略新兴板的总体建设思路是:围绕蓝筹股
市场建设,在注册制改革总体框架下,进行
市场内部分层,新设独立
市场板块,实施差异化制度安排。战略新兴板的发展思路就是在注册制的框架下。
而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注册制已经不提了,上周刘士余讲话中提到“注册制不要单兵推进”,也摆明了监管层对于注册制放缓的态度。
之前," 蚂蚁金服、" 小米科技这些公司,希望通过
上市战略新兴板
上市,其实是对
市场激活的一种
策略,现在维稳都顾不上了,创新和试验,都要延后。整个证监会的风格,从肖氏激进改革转向刘氏极度保守。
证监会的底线是:
市场稳定压倒一切。
二,人民币
基金长期来看,依然短视
刘主席觉得保护股市投资人最重要。但追求
利润率导致人民币
基金短视的问题,恐怕长期都难以解决。
与新三板和创业板相比,战略新兴板可以看作是为中概股回归A股量身打造的,我国海外
上市的中概股龙头公司,大部分都属于信息技术产业或是现代服务业。按照A股标准来看,这些公司达不到持续盈利的最低要求。
战略新兴板淡化盈利要求,主要关注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其他财务门槛介于主板和创业板之间,允许暂时达不到要求的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型企业
上市融资。
一位关注互联网创业消费的投资人对钛媒体表示,此前希望自己投资的公司要么上战略新兴板,要么上美股,现在指望都进美股也不好,因为中概股在海外也不好过。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称其所在的
机构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用
美元机构思维投人民币项目”,之前以为自己很有优势,但如今形式发生了变化,“现在(政策导向)又回到
利润率,整个
市场的导向和我们的价值观产生冲突。”他说。
未来,更多投资
机构或将面临政策对其业务的冲击。对此,上述人士表示:
现在的形势,不能让人民币的价值得到体现,会对我们投资
机构有业务冲击。不过我们是
上市公司,压力并没有那么大,依然是长期
投资者,不会改变既有投资
策略,未来以企业价值增长为主,可以用并购的方式完成
上市。
当一切回到
利润率,人民币
基金青睐的“1+3(一年投入三年退出)”、“1+1(一年投入一年退出)”模式将会长期存在;普遍而言,这对创业公司并非
利好——因为既要创新,又要盈利,难度不小。
三,创业板和新三板承担高" 新产业的
上市任务
“
资本寒冬”并没有阻挡投资人的脚步,因为现在传统领域没有什么很好的投资方向,就算投资房地产,也只是帮有钱人出货,真正的大
资本早就从房地产撤出了。
新兴科技产业依然是大的投资方向,新三板和创业板未必不是一个替代性方案。
尽管现在新三板还比较年轻,对投资人要求高,必须是定增或者做市才能实现
市场流动性。可以预见,未来新三板会更活跃,做市商供不应求,并购重组将更活跃,同时中介
机构收费提高,再
融资并购债因为“短平快”,将成为
投行收入重要来源。
目前" 中国
资本市场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战新板搁置不影响多层次
资本市场建设。
四,对A股是
利好,还是保主板
在" 肖钢任期内,整个A股都在高速创新,试图与发达
市场接轨:从期指、
融资融券、期权的推出,到国际板、注册制、战略新兴板。在他看来,T+0、
杠杆交易、注册制,发达
市场有的东西,我们都该有。
如今监管层对
市场采取更加务实求稳的态度,对既得利益者是有好处的。
毕竟重新做战略新兴板,本身就是复杂的工程,需要长期考量、资源投入。如果战略新兴板做得好,以后主板还怎么提正?如果主板全都是些没有希望的传统行业,那么主板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战略新兴板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
做空主板和创业板。证监会不会允许单独开小灶的事情,短期内还是保主板。
同时,把中概股私有化回国
上市,对于
外汇消耗量,也是极大的,一个奇虎就要消耗1000亿。
五,私有化的中概股怎么办?壳的价值又来了
能海外私有化回来的企业,即便不盈利,也可以把业务归置归置,买壳上主板。
我们可以预见,接下来大家都去买壳了,壳的
价格会继续飙升,对已经在主板里的既得利益者、控制壳的券商,这是更有利的局面。
去年" 分众传媒借壳" 七喜控股完成A股
上市,新公司总股本41.16亿,市值1904亿元," 江南春的身价也已接近500亿元。当然过程也有辗转,去年年中和" 宏达新材分手,随后就与" 七喜控股火速牵手,对于私有化项目甚至大部分红筹回归项目来说," 分众传媒准备AB计划的经验,值得借鉴。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