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然之间,IP一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大厂商争相斥资几千万争夺热门IP授权,《琅琊榜》、《芈月传》、《寻龙诀》等大量的IP改编影视剧和相关游戏层出不穷,乐视视频1月20日公布未来将投入70亿元扶植资金打造超级原创IP。IP好像突然间就火了,聊天时不喊上两句“IP精细化运作”,“大IP影游联动”好像就不算是文化圈里的人。那么IP到底是何方神圣? 什么是IP? 这里的IP不是我们很早之前接触到的那个计算机技术名词,我们这里要介绍的IP英文为“文为们很早之前接触到的那个property接,其原意为“知识(财产)所有权”或者“智慧(财产)所有权”。现在我们所说的大IP,广泛意义上来讲是那些被广大受众所熟知的、可开发潜力巨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然而IP不仅仅只包括简单的影视形象而已,从宏观意义上来看,IP可以理解成一个关于“心智创造”的法律术语。它可能是一个承载各种新奇想法的工具(比如乐高玩具),也可能是一种传统(比如泼水节),更可能是一个组织或传统(比如门萨俱乐部和美国童子军BSA)。 存在意义和如何火起来的? 长久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对真空,国人文化产权意识还未扎根。而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让创作者在从中受利,同时让社会受益。正是有了这些法律保护的“是有了才使得那些创作者的“心智创造”成为“无形资产”,让创作者不用靠情怀吃饭。 至于IP是如何火气来的,这里要提到一个较为尴尬的中国特色:“盗版”。几十年来,凡是在国内公开发表的文学,影视,音乐等艺术作品,无一逃脱得了盗版的魔掌。国内传统的文化产业逐渐从一开始的严厉打击,发展到后来慢慢适应盗版最后利用盗版的一种商业模式。而IP的火爆也许是国内文化产业扳回局面的一个转折点。盗版的优势就是可以让一个IP几乎零成本的积累的海量的粉丝,海量的关注度,海量的影响力。目前比较热门的玩法是从文学、电影、游戏这三个环节中任意一个环节孵化出一个有影响力的热门IP,然后依靠盗版积攒大量人气,最后通过其他环节或者衍生品获得巨额利润实现变现。单看排名第一的 《花千骨》衍生出来的相关手游,月收入超过2亿人民币,而IP运营变现方式远远不止于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IP目前这么火,卖的这么贵。 如何运作? 传统的IP运作大致按照小说-编剧-电影-电视-音像出版物-游戏-动漫-玩偶-周边-明星-粉丝-社群的流程进行,其中做游戏是最快的变现方式,2015年前20的热门IP几乎都涉及了游戏。而目前比较标准的运作模式是购买热门IP、制造话题、拍剧变现,如《太子妃升职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