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融资流入量明显回升的是政府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而目前相对较稳健的居民部门,其融资的流入速度却并没有明显回升,这样的资金分配结构为后面留下了隐患。

观察当前的环境,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融资成为需要滚动融资的僵尸贷款,笔者估计仅以往存量融资的利息再融资就占到新增社会融资总量的40%;另一方面,非市场化的定向政策性融资支持迅猛增加,而其中很大部分只是趴在银行账上睡觉。所以,金融维稳政策和定向支持政策加大了货币增长的外生性,降低了货币的内生性,货币供给推动的力量正在增强。M2已经不能表征资金需求回升,相反,它却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实实在在的负债,难以给快速增长的负债找到合适的资产配置,这就是“资产荒”的真正原因。 货币外生增长引发的“资产荒”是不是央行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的?我们可以考察中国金融条件,最重要的两个价格——实际利率和实际汇率。央行降息基本上是追随物价下行幅度的,GDP平减指数同比增幅较去年末下降了1.3个百分点,而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在此期间也下调了1.25个百分点,所以实际利率并没有快速下降;人民币实际汇率在今年的前10个月中还上涨了3%,所以整个2015年,中国的金融条件并未明显放松,央行货币政策较为审慎。从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来看,央行的总资产已经是负增长,主要受外汇占款负增长的影响,而央行释放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于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至少4万亿元人民币过去冻结的流动性,但金融机构的超储率并未因此快速上升,截止3季度末,金融机构超储率仅为1.9%,比去年同期还低0.4个百分点。因此,在银行间市场并不是流动性供给过剩导致货币市场利率过低,而是资金需求不足造成的流动性充裕。这样看来,无论是货币政策的价格调控和流动性调控都是相对审慎的,并非货币增速快速增长的主因。 让我们想象一个分层的货币体系,最顶层为央行,中间层为金融体系,底层为实体经济。最顶层的央行负责基础货币发行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调节,位于中间层的金融机构负责通过信贷等工具分配资金给实体经济,最下层的实体经济依据自身的目标而向金融机构融资,彼此之间通过资产负债科目咬合。 文中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前的环境是顶层的流动性是审慎充裕的,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低,相对而言,金融条件是偏紧的,实体经济主动融资需求不足,原本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应该收缩,在此过程中,实体经济进行调整,逐步产能出清,但金融维稳和定向撒钱使得中间层和底层一方面无法缩表,另一方面却难有投资回报率好的资产,不缺钱,却找不到有盈利前景的投资方向,这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局面,也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压力,除非定向撒钱的方向投资回报率非常高,使得局部融资可以得到良性循环,否则,要么金融资产持续出现大量坏账,要么金融条件必须快速放松,以使得资金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相匹配。 结构上看,正如上面分析的,目前融资流入量明显回升的是政府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而目前相对较稳健的居民部门,其融资的流入速度却并没有明显回升,这样的资金分配结构为后面留下了隐患。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执行总经理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