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
金融风险不仅是对
金融服务价值的这种损耗,更是对消费者和
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侵害,因此下一步在
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控制好
风险,恐怕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金融创新的下一步要控制好
风险" />
12月18日,由北京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股权投资
基金协会主办,亦庄国投承办,并由清科集团协办的“2015北京•亦庄国际
金融创新峰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金融所所长、研究员张承惠做了题为《
金融创新支持产业转型》的演讲。以下为内容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今天的2015北京·亦庄国际
金融创新峰会,同时也祝贺中国股权投资
基金亦庄
金融创新研究院,以及刚才亦庄创投联盟的成立,我上次到亦庄来,大概是十年前,这次来了以后,发现亦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刚才绳主任说亦庄成为中国的硅谷,我听了他的介绍,觉得亦庄是非常有条件的。
刚才几位嘉宾讲的都是产业创新的问题,今天我想就
金融创新,谈几点看法。首先中国当今正处在一个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那么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
经济应该说面临着一些比较大的下行压力,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
时间的原因,我不能详细讲了,
经济增长动力减弱,过剩产能的问题也是当前一直困扰着我们很大的包袱,在过剩产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
经济结构调整,包括制造业自身下一步的发展和转型,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觉得在未来一年之内,中国恐怕要面临一个重组的高潮期。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在这么一个" 高峰期内,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从中国
金融服务的层面来看,正规的
金融体系,特别是间接
融资的
金融体系,在最近这两年和实体
经济脱节的问题越发突出,
经济和
金融两张皮的问题,应该说是目前
金融体系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那么这些突出问题,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下面讲一讲
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可以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来推进,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我觉得在过去的这么一两年时间内,已经有了很多
金融创新的活动,比如说在盘活存量方面,我们在积极的推进
银行信托资产的
证券化,我们在很多地方至少有十来个的省市,都推进应收帐款流转的这么一个
交易过程,建了很多的
交易平台。
在用好增量方面,
金融机构应该说在信贷技术和
风控技术方面,都在创新的过程之中。当然未来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应该说创新离实体
经济的需求,和实体
经济的需要来比,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企业走出困境这么一个需要,未来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应该说在
金融体系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工厂的模式,互联网
银行和产业链
金融,这些创新也在不断的发展。另外我们还要做的创新,就是产品创新,我觉得中国目前
金融市场来说,
金融产品还是不够丰富的。特别是
金融衍生品是一个管理
风险非常好的
市场,利用
金融衍生品来帮助更好管理
风险,走出困境,这应该说是
金融业本身的使命,当然由于今年6月份的股灾,我们有一些衍生品
市场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未来我相信
金融市场的层级一定要增加,
金融市场的产品一定要丰富,一些成熟
金融产品更多影响通过创新的方式引入我们的
市场。
第三,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在跨业跨界协同之间,最近这两年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跨界的协同主要是政府和企业,政府和
银行,这样一些跨界协同最近也在蓬勃的发展,我们到一些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可以看到政府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多的利用一些间接的方式,比如说贴息,比如说和
银行业
金融机构分担
风险的方式来支持企业的发展。政府也在逐渐减少用政府的资金直接投入,前面衣会长和绳主任也讲到,通过母
基金的方式,会发挥政府
基金的
杠杆效应,放大的效应,这也是各地政府都在普遍做的,或者有一些欠发达地区正在开始做。我们看到跨界的协同里面还有
银行和保险的合作,还有
银行和创投的合作,不同种类的
金融机构彼此之间正在日益的联起手来,
银行和互联网的
金融平台的合作,这种合作我们看到了正在不断的涌现。互联网+P2P,互联网+
融资租赁,互联网+小贷公司,互联网+
金融股权和债权
交易,这些跨业的协同,现在也在蓬勃的发展。
另外基于互联网大
数据+,我们最近也可以看到出现了一个正在逐步的深化的开始,比如说大
数据+征信评级的体系,利用基于互联网大
数据体系,我们可以把征信评级做得范围更广,更加有深度,从更多的维度来衡量我们的企业信用程度,而在评级方面也可以比现有的一些评级方式,做得更为深入。
另外大
数据还可以+各种个性化的
金融产品的设计,还有互联网和大
数据的发展,在我们"
金融界的认识看来,恐怕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
金融整个产业链条的重构。传统
金融产业链条是一个大型
金融机构,特别是大
银行在作为一个中心,作为一个网络的核心区,它的业务向外扩散。而未来的这个大
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恐怕这种传统的产业模式,要发生质的改变。对于传统的
金融机构来说,如果仍然延续着习惯的这种信贷模式,这种
金融产品的设计方式和
金融业务的推广方式,恐怕会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知道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的四大
上市银行利润的增速都已经低于1%了,这和三年前和四年前相比,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反差。
还有在制度层面,我觉得
金融创新的空间也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普遍反映的就是说在
经济下行时期,商业
银行的不良率大幅度的
反弹,在这个大幅度
反弹的背后是商业性的
融资担保体系的崩踏了,除了少数有国有
资本的担保
机构以外,相当数量民营的,小规模的,商业性的
融资担保公司,在很多地方已经出事了,对
银行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未来我认为中国需要一个构建新型的非营利性的担保机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当然这个创新已" 经开始做了。
还有监管制度方面需要创新,监管制度创新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应该给现有的处于严格监管范围之内的正规
金融机构,给这些
金融机构更大的创新和自主经营的空间。
第三点就是要促进
市场竞争的制度创新,我们还要继续发展多层次的
资本市场,特别是要发展场外的
资本市场,其实说到多层次,我觉得重点应该在场外。因为场内的
市场已经形成了规模相当大,制度化的程度比较高了,场内
市场还需要下一步的
资本创新,下一步的深化改革,特别对场内
市场来说,如何保护中小
投资者的利益,是关系中国的
资本市场能不能健康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但是从丰富层次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更多的发展场外的
市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PE、VC这样的
市场。
还有制度创新要消除
市场的分割,现在
市场的分割比如说在
债券市场表现的是非常明显的。还有
金融创新未来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创新制度,要对法律进行修改。
金融创新的同时我们忽视
风险,在创新过程中要控制好
金融风险,我们知道在中国的
金融创新,特别是互联网
金融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正规
金融体系发育程度不够,正规
金融体系效率不高,正规
金融体系受到严厉的
金融管制,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中国的互联网
金融应该说
全球第一,无论是
机构的种类,互联网
金融机构的数量,还有
交易量,
全球之最。那么“
全球之最”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
风险也在不断的集聚,包括暴露
风险的是P2P,P2P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跑路,倒逼,坏账等不断的负面
新闻,从2015年到1-11月,P2P的问题平台就有790家,最近我听说在湖北有一家全省最大的P2P平台出问题了。
还有泛亚有色金属
交易平台,当时是要建设
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的一个
交易平台,投资和贸易的平台,
交易量也很大,我上网看了一下,在这个泛亚的鼎盛时期,有一些知名的
经济学家为泛亚站台,还有一些著名大媒体竞相为泛亚宣传。
另外最近出来的就是e租宝,这是一个最新的热点问题。从这些出问题的平台来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就是平台没有第三方资金托管,第二,平台有可能是有资金池的,等于是从投资人拿到的钱放到平台自己的资金池,还有
交易的产品信息是高度不透明的,比如说e租宝
交易的是
融资租赁的资产。但是
融资租赁资产真实性谁也不知道,而据我所知,
融资租赁行业一般来说对企业是一种
融资性的服务,企业
融资成本大概在10-13%,也就是说
融资租赁公司来说,
收益率是10-13%。e租宝给
投资者的回报率达到12-13%,我们考虑到平台的
收益,考虑到
融资租赁公司的
收益,还有其他的
收益,这么高的回报怎么来实现,大家不知道。
我想
金融风险不仅是对
金融服务价值的这种损耗,更是对消费者和
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侵害,因此下一步在
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控制好
风险,恐怕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控制
风险我觉得至少有这么两个原则,第一只要是
金融活动,就一定要被纳入监管的范畴。为什么
金融活动必须监管,因为
金融活动是有
杠杆的,有社会的溢出效益,为了对社会公众负责,对弱势的投资人负责,对
金融消费者负责,我们必须要有监管。
第二个原则就是特殊的
金融活动,可以有差别的监管,或者制定出豁免的条款,比如说小贷公司,私募
基金和小额借贷行为我们可以豁免,豁免不意味着没有规范,不意味着这些
金融机构规模做大之后,还不监管,这可能是不对的。
对于控制
金融创新的
风险,第一个要点是透明度,现在很多网络的平台,你去看他的宣传,说得非常好,但是真实的透明度,
交易具体的信息,具体的情况是不够的,而且真实性也是真的怀疑的。
第二点是规范性,规范性就要统一标准,比如说
风险不良率的计算是什么标准,P2P平台各有各的标准,标准是不统一的,拿出的逾期率和不良率是不可信的。还有
资本计提一些行为规范的标准,这些需要统一。
第三,我认为需要加大消费者和
投资者的保护力度,比如说强制性资金隔离,还有违法惩处的力度,从业资质要求必须要,什么人来做
金融,恐怕会出
风险的。具体怎么来设计这个监管制度,恐怕是未来,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金融所要研究的问题。
今天我就想说这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