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IPO过程当中和发展的过程中,它是一个连接的过程,现在大家感觉到,实体
经济对于
银行的要求,对于
银行服务怎么解决下行期间的问题,议论特别多,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

金融改革和
金融发展要有信心" />
投资界消息,2015年12月11日-13日,由中国国际友" 好联络会主办,《
财经》杂志承办的2015三亚·
财经国际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论坛主题为:“新
经济 新动能”。
以下为中国银监会前副主席蔡鄂生的现场发言实录:
蔡鄂生:主持人已经说了题目,开头也讲了今年所经历的
市场变化,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在今年这种变化下,我们现在的局面是控制,而且发展应该是逐步向好去的。通过这种变化和现在的转变,首先对于
金融改革和
金融发展,应该" 有信心。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现在讲所谓
金融格局的再思考,小川行长在五中全会之后有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根据五中全会的整体的五个发展,来阐述
金融改革,讲的已经很全面了。五中全会讲的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小川行长讲了,首先要创新理念,发扬创新理念,来构建一个有效的、高效的对实体
经济服务的
市场。第二,协调发展是什么概念呢?构建一个完善的可持续的
金融体系。最后讲的是底线思维,主要讲的是监管和调控方面的问题。
金融改革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特别是84年城市改革以后,再加上92年,95年《商业
银行法》出来,到2000年加入WTO,融入国际
市场。我国的
金融体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全球化以后,大家对
金融体系在中国
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核心作用,看来是越来越关键的。在下一步改革发展中,到底怎么做,落实是很关键的问题,因为落实本身要解决很多问题。
我举一个例子,国有
银行改革,在90年代的时候,当国有
银行的财务状况和
金融状况处在那么一个情况下,有一项改革,就是要从没有
利润的地方把
机构抽出来,就是所谓的县级网点的撤销。随着
经济稍微好了以后,整体的发展
市场开始起来的时候,很多地方
经济,包括县级
机构又要求国有
银行继续设。
为了
上市和整个公司治理的改革,又有了对于职工、员工的一种安排的改革工作。这个改革完了以后,
银行上市了,结果有一些群体心里不平衡了,前一阶段银监会门口老有几大国有
银行的下岗员工在那儿。
金融的一些问题,是随着
市场的发展和改革不断完善的。下一步国有
银行的改革是个什么样子,小川行长讲,服务
金融业的实体
经济,是个什么合作方式呢?商业
金融、开放性
金融、政策性
金融、合作
金融,要互相补充来支持。另外,我们有时候讨论用传统的
金融和互联网新
金融,但是小川行长的表述比较恰当,讲的是主流
金融和新
金融的关系发展问题。
小川行长讲完话以后,媒体就拉出一个标题来,就说小川行长支持P2P众筹和互联网,你可以思考改革当中的某一方面,但作为整体来讲,从视角来看,一定要全方位的看,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构建
市场的问题,间接
金融和直接
融资的关系,到底怎么办?不是怎么摆的问题,就是到底实践当中怎么解决,而且这个解决是不是光是
金融机构做到了就可以解决的?小川行长有一个说法,就是非
金融企业2014—2020年比重会从17.5%上升到25%,直接
融资。
为什么现在实体
经济当中仍然是信贷资金作为一个资产负债表比率很高的。现在大家说
银行的服务实体
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在
经济下行当中,
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因为你这张资产负债表上,现在主要的比重仍然是信贷,这个结构到底怎么调?实际上我们
资本市场的发展和
上市公司比例,其实是不再增加的,特别是国企。
但是,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这也跟我们中国整个的发展理念有关,为什么要强调转变方式呢?我们的企业
上市以后,有了很多钱。有了很多钱以后,在他
上市拿了钱的过程当中,他考虑这些钱的用途上,看了一些企业以后,我有一些想法。如果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来运用这些资金搞创新,搞换代升级,再加上积累就不一样。我们分析几个企业发现,他拿来钱以后,在过去的高速发展时期,投到房地产和
金融里去了,特别在房地产和一些高速发展的投资上,又建了很多项目,而这些项目又需要大量的
银行贷款。在IPO过程当中和发展的过程中,它是一个连接的过程,现在大家感觉到,实体
经济对于
银行的要求,对于
银行服务怎么解决下行期间的问题,议论特别多,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