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鲜:能给手机充电的背包
一个黑色书包放在展台上,从外观上看没什么出奇之处。“这是一款可以为手机、充电宝、iPad等小型电器充电的户外运动包。”工作人员说,背包的外侧实际上是一层太阳能薄膜,面积有15厘米见方,在阳光底下,可以为小型的电器进行充电,“在背包上有个USB插口,只要能插入这个插口的小型电器,都可以为其提供能源。”工作人员说,不过,这款书包在市面上售价也不菲,要1488元。
双赢:家里建发电站 余电能卖钱
在这个展台上,有个模型格外引人注意,这是一个农村大院,类似别墅的房顶上,多了一些太阳能模块。“这就是为有条件的用户设置的太阳能薄膜发电,安装一些太阳能模块,除了自家正常用电外,多余的电还可以卖给" 国家电网,不仅用电不花钱,还能赚钱。”工作人员说,比如在一个房顶,安置一块30平方米的太阳能模块,一年即可发电2279千瓦时,每年发电收益1948元,按照25年来计算,即可收益48700元。
“安装30平方米的太阳能模块,也就两万多块钱,加上其他成本,一般家庭也能接受,最适合在农村以及城市里有阳光照射空间的单位、企事业使用。”工作人员说,实际上在长春以及我省汪清县农村已经有使用先例。
好处:私人建光伏电站稳赚不赔
实际上,在2014年11月,松原市莲花泡农场村民郝国财率先安装了一组光伏组件,他成为省内首个建起私人屋顶光伏电站的农户,所发电量除自用外,余电按每度约0.8元的价格向国家电网出售。郝国财说,有了光伏屋顶电站,家里每年可以省下上千块钱的电费,卖电也能增加些收入。
“太阳能取之不尽,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以前因光伏发电的成本很高,都是欧盟、" 美国等富裕的国家和地区在使用光伏电力。”现场的技术人员陈力说,近3年来,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近一半,而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鼓励国内应用光伏发电的政策越来越完善,私人建光伏电站已稳赚不赔。
尴尬:咨询的人多 订购的少
在现场,前来咨询太阳能发电的人很多,但一听到投入的成本,往往没了下文。“这东西是好东西,放在农村的房子上也不错,可就是有些贵,担心收不回成本。”来自公主岭农村的张先生表示,起初听到工作人员讲解,他确实有些动心了,但很快又有所担心,“如果我家那边有人先使用了,我们就都知道效果咋样了,要是让我第一个实验,我真得考虑考虑。”
分析:四“不”影响节能产品推广
“节能产品接受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不知、不肯、不能、不会。”省社科院研究员,节约网创始人李晓群表示。
不知,是指在寻找节能产品时,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尽管社会上有许多节能产品和技术,但接受者却找不知到哪里去找,如何找,这是不知而不为。
不肯,是指知道有先进节能产品、技术,但没有需求动机,明知而不为,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往往是由管理体制、政策和法令等方面原因造成的。
不能,是指由于接受者的经济、技术条件所限,心有余力不足,例如买不起新产品。
不会,就很好理解了,因为不会而望而却步,想为也不能为了。
办法:新能源产品推广有两策
“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代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需要人们有个熟知的过程。”李晓群说,对于节能产品的推广,办法有两个:一要依靠科技进步,生产和提供物美价廉新能源产品,解决买不起的问题;二要靠管理进步,即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传统观念和认识,还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很多种节能产品初期对企业和用户都有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