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中国完成利率市场化,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息差在缩小,上月中国央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表明,政府在逐步撤销对存款利率长期以来的限制,中国银行业正在失去过去利润的一大来源——净利息收入。



随着中国完成利率市场化,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息差在缩小,上月中国央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表明,政府在逐步撤销对存款利率长期以来的限制,中国银行业正在失去过去利润的一大来源——净利息收入。
不良贷款拨备导致账面利润缩水。银行的难处是,如果对未来不良贷款的拨备不多,季度盈利可能增长,但如果贷款违约激增,资产负债表的弹性就没那么大。
比如以上提到的三季度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中行,当季不良贷款拨备就同比大增44%,彭博称其为该行2006年上市以来的最大规模拨备。《金融时报》报道称,现在有些中国银行的这类拨备已经没那么保守。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预计,息差下降可能促使某些中国的银行为追求更高的贷款收益而增加对高风险客户的敞口,从而在短期内使其风险控制能力面临挑战。未来1-2年中国银行业的运营压力还将进一步上升。 另一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今年5月的报告认为,由于部分不良贷款被展期或挪至表外,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很难评估。估计信贷总额中有38%没有走传统银行贷款渠道,所以就数据讨论不良率的意义不大。穆迪两个月前分析11家中国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后指出,部分逾期至少90天的贷款并未被纳入坏账范畴,因此中国银行业的坏账水平可能被低估。 银行越来越难以保持盈利高增长,一些银行的高管也纷纷选择“良禽择木而栖”。 上月末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16家上市银行的超过20位副行长级别以上银行家选择离职。这些离职的高管平均年龄只有54岁,正值当年。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微众银行原行长曹彤离职创办了资产证券化互联网平台,华夏银行原副行长黄金老离职出任苏宁云商副总裁或苏宁银行高管,平安银行原副行长陈伟加盟陆金所担任常务副总裁。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的专栏作家向小田认为,这些离职的高管内心深处早已意识到了业内危机,于是决心离开银行这个弱势群体。因为当前中国银行业不仅仅要承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矛盾突出所带来的压力,更要面临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负债端的争夺。银行业的今天,就是苏宁、国美在面对京东、淘宝竞争初期的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