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传统
融资模式,单靠
金融产品和投
融资渠道的创新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将
金融管理体制作为创新的重点,改革传统
融资模式的监管制度,完善新型
融资模式的管理办法,建立与当前我国
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和绩效激励机制。
2015年10月28日,为进一步促进文创产业与
金融资本的共荣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再次携手清科集团,在北京中航泊悦酒店举办“第四届中国文化
金融创新峰会”,整合"
金融界与文化产业界的高端资源,透视产业动向和
趋势,以
资本之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发展。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做了《文化
金融政策解读》的主题演讲。

金融政策" />
(图为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
以下为现场实录:
施俊玲: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容幸参加中国文化
金融创新峰会,我是第一次,感谢主办方北京文促中心的邀请,大家都知道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和重要成果,就是文化
金融合作的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
金融资本、社会
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标志着中央将推进文化
金融合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在我们的努力下,去年3月份文化部联合中国人民
银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
金融合作的意见,2014年14号文,有四个方面内容,一个是充分认识深入推进文化
金融合作的重要意义,第二个是创" 新文化
金融体制机制。第三个是创" 新文化产业
金融产品和服务。第四个是加强组织实施和配套保障,这四个方面15条政策条款,我不具体给大家赘述了,大家可以通过中国文化产业网,文化部的政府网站都可以看到,文件内容非常好理解, 都是大白话,我们也有政策解读,我不具体讲了。
在我们的推动下,三部门又联合了召开了首届
金融文化合作会议,对进一步深化
金融文化合作的部署,目前涉及到文化产业的文件里,文化
金融板块已经成为政策体系中及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三部委的文件非常好的发挥了产业政策的引导,我们今年也开始制定“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金融政策放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协同作用,发挥了产业政策指引,大家都认为我们这个文件是可以落地的,目前这个文件像南京,一共有15条的政策条款,他们已经落实了14条,推进力度非常大。
在这些政策指引和推动下,文化和
金融的合作日益积极和活跃,我借这个机会想酒文化
金融合作的有关情况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创新点,想谈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见解,谈谈自己的想法,思考和见解,供大家参考。
第一,我国文化
金融合作的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十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被誉为21世纪朝阳产业,既使在最近几年
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宏观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仍然高于国民
经济整体增长的速度,国家统计局统计的
数据显示2014我国已经增长到2.39万亿元,比04年增长了近6倍。文化产值增长占GDP的总值到2014年3.6%,年均增长速度都在15%以上,同时在国家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互联网+行动重大战略推动下,2014年全年新登陆注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同比增长83.51%,全国新登记注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是83.51%,比全国同期的高出了4%。
2015年全国新登记注册文化、体育和娱乐企业同比增长68.5%,高于全国新登记注册19.4%的增幅,增幅是近50个百分点。因而可以断定文化产业成为推动中国
经济发展,迈向新高端水平的重要力量,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以及文化产业从业者的积极努力,但是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因为如果没有
金融的大力支持,没有文化
金融的全面合作,是没有可能实现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我们中传文化产业研究院最近发布了一个
数据,说文化产业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当然他们的
数据是不是具有权威性,还没有考证。
我国支持产业发展三大
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
金融政策,只有
金融政策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那么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可以说是刚性需求,具体来看在2010年以前,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量大约在1千亿元以上,到2010年以后,年均增量则超过2千亿元,那么这里面除了文化产业自身的高成长性之外,与近些年一系列鼓励文化
金融合作发展是密不可分,
金融机构越来越关注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
支撑,
2015年文化产业和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2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5.1%,高于中长期贷款平均增速9.4%,在直接
融资方面,到2014年4月末共180家文化企业发行了254亿的
债券,累计
融资4703亿元。在看到我国文化产业
融资规模,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国文化产业总体
融资规模依然很小,
融资渠道还比较狭窄,这个
数据我不说了,因为也是没有权威的
数据,有的人说占整个国内
融资规模2%,有人说10%,我还没有认真去考证,反正很少的。
融资渠道还是比较狭窄,月当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不相匹配,资金不足仍是阻碍众多成长性高,释放发展企业的瓶颈问题,既有文化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
金融机构的原因,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面我不做具体的分析了。
因此
金融机构也越来越愿意投资文化产业,对于广大的企业而言想要更为便利获得
金融机构的支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和相关社会服务
机构的共同努力。坚持创新是促进文化
金融广泛合作的重要途径,我们口住这个主题是创新,从国家战略层面,党的十八大将文化产业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系,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同期GDP的5%,距离实现目标还差1%多,这需要文化产业在接下来5、6年的时间里,要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加,这个任务比较艰巨,因此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蓝图中,必须进一步加大
金融对文化企业的大力支持,有效激发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各层级的文化企业,要不断的增强自身
融资意识和
融资能力,特别是
融资能力,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提高财务透明度等。
除了这个之外,我认为不断推进文化
金融领域创新,将是疏通和拓宽
金融进入文化管道的关键所在和重要途径。这个是要理念创新,当前社会正在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生产的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新特征,第三产业的比重已占到我国国民
经济一半以上,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中国
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方向,当前主要的投
融资方式,基本上还是工业化大生产时期所形成的资金方式,不完全适应我国
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
趋势。
在实际的投
融资活动中,不少的
金融机构十分强调企业必须满足规定的
融资标准和内控条件,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是
金融机构的企业有切身的体会,
金融业出现和发展是与社会
金融业的出现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是密不可分。重要的作用是让资
金融通起来,促进实体
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我国
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
金融机构首先在理念上要有所创新,有企业适应
金融,向
金融服务企业转变,回归
金融的本质,切实起到支持实体
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二个是产品创新,
金融产品创新是目前各类
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不少
金融机构推出服务文化产业的
金融产品,从文化产业整体来看,这些产品对扩大文化
融资规模,提高文化企业
融资便利化的程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不同规模企业的
融资情况来看,据我了解,这些
金融产品创新对缓解大中型企业
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占文化企业数量98.5%的小微文化企业而言,
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需要
金融机构在进一步加大
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的过程中,能够从小微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出发,以增强产品开发针对性和适应性为重点,不断提高创新水平,使资金能够投到小微企业有效需求中去,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方式,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
债券市场,中小
银行,小贷公司,
融资担保
机构的发展,支持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股权系统的建设,大大拓宽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
融资渠道。
尤其是P2P和股权众筹等新型
融资模式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为文化企业提供更为多元化的
融资选择。今后一段时间,随着互联网+与
金融行业的磨合,并且带动投
融资渠道不断创新,在防范
风险的前提下,对于能够满足文化企业需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一些投
融资渠道和创新实践活动,还应该是以鼓励为主,给予创新活动的探索尝试空间。
最后我想说的是,希望能够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体制创新,
金融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但是我觉得还要再继续创新。
金融管理体制创新是推动
金融产品和投
融资渠道不断创新,释放
金融活力的有力保障,近些年广大
金融和相关
机构围绕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探索和实践,在
金融产品和投
融资渠道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要扩大文化
金融合作,单单依靠
金融产品和投资渠道等领域的创新,我认为是远远还不够的,改革传统
融资模式,北京农商
银行田行长介绍了在他们行内成立了文化产业专营
机构,这就是一个体制创新,如果是有专营
机构来针对文化企业,解决文化企业的
融资问题,肯定是非常好的。
我想说改革传统
融资模式,单靠
金融产品和投
融资渠道的创新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将
金融管理体制作为创新的重点,改革传统
融资模式的监管制度,完善新型
融资模式的管理办法,建立与当前我国
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和绩效激励机制,切实为
金融持续有力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体制机制的保障。
各位来宾和朋友们,以上是我多年来推动文化
金融合作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个人见解,今天有不少的
金融人士,知名专家学者,和文化社会管理者来到这里,希望通过我的抛砖引玉,与在座各位如何推进文化
金融合作进行充分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圆满成功。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