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4年发力到今年热的烫手,
交易型B2B领域频现大额
融资。据悉,已经获得主流投资
基金支持的“‘找’字辈儿”企业至少有四五十家,遍及钢铁、铝、塑料、化纤、纸业等行业。B2B电商正迎来新的“
资本谋局”阶段,新一轮
资本盛宴正徐徐开启。

交易型B2B成风口上的猪 持续亏损为何仍有
资本涌入?" />
从三月份以来,以太
资本投资总监卞恺灵一共聊了300多个B2B(Business to Business 企业对企业的
交易)项目。“感觉非常明显,从3月份B2B项目大量涌现,4、5月份达到一个" 高峰。”
2014年第四季度,B2B项目在以太平台所有项目中占比是4.23%,2015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升值15.8%,创历史最高。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是11.62%和13.84%。
无独有偶,源码
资本将B2B作为今年的投资重点,一篇《
交易型B2B大热,源码
资本的投资逻辑有哪些?》在创业者中疯传。
B2B电商正迎来新的“
资本谋局”阶段,新一轮
资本盛宴正徐徐开启。
从信息到服务B2B进入3.0
从2014年发力到今年热的烫手,
交易型B2B领域频现大额
融资。
据悉,已经获得主流投资
基金支持的“‘找’字辈儿”企业至少有四五十家,遍及钢铁、铝、塑料、" 化纤、纸业等行业。
近日,正式上线不到2个月的找煤网宣布获得由祥峰
资本领投的1000万
美元A轮
融资。“煤炭的体量非常大,并且之前找钢网说明这种模式走得通。”找煤网CEO崔耸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如此说道。
崔耸所提到的找钢网在今年1月份获得1亿
美元D轮
融资。这是迄今
交易型B2B行业最大笔
融资,也被从业者视为
交易型B2B模式成功的标杆。
具体而言,B2B电商上游连接煤矿、钢铁厂等生产厂商,下游连接中小企业,从此前" 阿里巴巴、(慧聪网)/" 慧聪网的信息展示,发展成撮合
交易并延伸至物流和
金融等服务环节。
“在找钢网出来之前,传统企业觉得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
交易是奇迹、达不成则很正常。找钢网之前的B2B电商平台多数只有展示企业信息的功能,并没有设专人撮合
交易。”化塑汇创始人智建鹏如此评价找钢网模式。
持续亏损为何仍有
资本涌入?
但无论是找钢网还是找煤网、化塑汇,即不收取广告信息费也不从撮合
交易中提成。尚未有明确盈利模式的服务型B2B仍处于烧钱铺
市场阶段。
既然仍在持续亏损中,为何还能吸引
资本方不断涌入?
在卞恺灵看来,B2B平台目前在做的是用撮合
交易来吸引流量,后期的物流和
金融等增值服务是盈利的重点。未来在B2B各个细分领域中将形成一站式的
交易、
金融、物流、仓储、加工、资讯等综合服务平台。
源码
资本创始人曹毅更加看重
金融服务能力,他告诉凤凰科技,大型制造企业
融资比较困难,可以以仓储库存
交易等
数据作为基础在B2B平台上快速获取资金。“这对买卖双方来说,都是特别特别有吸引力的。”
根据国际咨询
机构Frost Sullivan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
全球B2B在线
交易总量预计到2020年将是B2C的两倍,达到6.7万亿
美元的规模。在线销售额将占据制造业
交易总量的27%。
但有已经拿到A轮的从业者向凤凰科技透露,目前
资本投的多在天使轮和A轮,对于B轮之后比较谨慎。“对于这种模式,
资本还是处于观望阶段。”
巨额
交易下存刷单质疑
7月的最后一天,化塑汇创始人智建鹏在上海宣布,化塑汇累积
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大关。这距化塑汇正式上线刚刚11个月。
在
资本的加持之下,B2B平台迅速圈占用户,均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找煤网上线一个多月,撮合成交400多笔,成交煤炭总量65万吨。找塑料目前单月
交易额已突破20亿元,预计2015年全年
交易额可达350亿元。最早做起来找钢网,在2014年全年共计完成
交易总吨位2042.5万吨,
交易总额688亿。
光鲜的数字引发了不实质疑。有业内人士向凤凰科技透露,有B2B平台会将求购数额和初步达成意向并未实际
交易的数额算入
交易额中。
一亩田事件将质疑推向高潮。7月份,有媒体质疑B2B农产品平台一亩田
数据造假,将该平台曾对外宣称员工已经达到3000人,每日帮助农民实现
交易额3亿元。
随后一亩田公开过去一年的
交易后台
数据以示清白:截止今年6月,其
交易流水达到了153亿,仅6月20到7月21日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达到99亿,
交易完成订单数65602单,日均3.2亿元。
但质疑声没有就此停止。有媒体走访一亩田旗舰店、一亩田农产品商务平台、相关行业经销商后发现,一亩田线下员工存在通过返利的方式刷
交易额的现象,有经销商称在一亩田平台上走账即可参与返利,且上不封顶。
尽管经过上述一番波澜,但投资人对一亩田模式仍一边倒的看好。
“一亩田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如此评价。
“那您怎么看刷单这个事情呢?”
“有电商不刷单吗?”该投资人反问凤凰科技。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