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家地方政策多方挤压的狭隘空间,数十亿美金短期内被滴滴快的、Uber等公司烧进
市场,并搅动BAT三巨头与国内外各大私募
基金裹挟其中,陷入烧钱、站队、利益平衡的艰难选择。

出行
市场正成为国内互联网有史以来最残酷行业。在国家地方政策多方挤压的狭隘空间,数十亿美金短期内被滴滴快的、Uber等公司烧进
市场,并搅动BAT三巨头与国内外各大私募
基金裹挟其中,陷入烧钱、站队、利益平衡的艰难选择。
这是一场钱的战争。一位投资人士告诉" 腾讯科技,按照现有补贴方式保守计算,滴滴快的、Uber每天的烧钱金额都高达500万到1000万美金。
Uber无法放弃中国这块最大的出行
市场,而滴滴快的也无法容忍新的闯入者瓜分掉自己的蛋糕,短期内,烧钱的局面都难以扭转。
7月8日,滴滴快的刚刚宣布完成20亿
美元融资,但" 腾讯科技从投资圈了解到,尽管已创造
全球规模最大的一笔非
上市公司
融资纪录,滴滴快的的新一轮
融资还并没有结束,依旧在
市场寻找新的
投资者,希望达到25亿
美元的
融资额度。
此外,腾讯科技从知情人士处获悉,Uber总部近期已将10亿
美元划拨到中国,如果Uber中国
融资能顺利完成的话,20亿美金也将被用于中国
市场;不过,由于Uber高管、百度以及各投资方对于Uber中国估值、股权比例存在争议,Uber中国的
融资已经被迫暂停。
对滴滴快的而言,巨额
融资不仅仅是为接下来的全面战争储备粮草,同样也是投资
机构站队的“投名状”。
钱的战争
经历残酷的烧钱大战,中国出行
市场已经发展成为
资本的战场,对于主要玩家滴滴快的和uber而言,这轮
融资都十分重要。专车监管政策落定在即,政策性
风险释放完毕之后,就是
市场导向的全面战争,谁能掌握更多
资本,谁的胜算才更大。
滴滴快的和Uber中国在本轮
融资的开始时间出现了罕见的撞车现象,双方都选择了在6月22日开始新一轮
融资。滴滴快的最初的
融资额度是15亿
美元,而Uber中国的计划是10亿
美元。
滴滴快的最近完成的20亿
美元融资,新的投资方包括
资本国际私募
基金、平安创新投资
基金等多家
全球投资者," 阿里巴巴、腾讯、淡马锡、高都
资本等现有股东也都追加了投资。
Uber作为一家面向
全球市场和
全球投资者的企业,在
资本层面,此前和滴滴快的并不存在“二选一”的竞争关系。但是Uber中国作为中国业务分离的独立公司,寻求外部
融资时,和滴滴快的却属于直接对抗的关系。
由于滴滴快的和Uber的全面决战并未开始,所以这轮
融资极可能不是双方IPO
上市前的最后一轮
融资。本轮
融资对双方而言,意味着在车辆、车主、乘客和合作伙伴等资源的争夺之外,又开始了
资本的争夺战。钱的战争不仅仅是烧钱的战争,还有
融资的正面对抗。
投资人士告诉腾讯科技,对于滴滴和Uber中国而言,投资人一旦投资了其中一家,除非出现合并的情况,否则都不可能再投资另外一家。两边押宝的行为,在估值都已经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金的时候,是一种不理智的投资战略。这个阶段,两家企业现在的投资门槛几乎都提高到了一亿
美元,而且所占股份不多,任何一家落败所带来的损失,都很难靠另一家的
收益去弥补,留给投资人盈利的空间太小。所以投资人只能二选一,帮助自己所投的企业去赢得这场战争。
Uber中国
融资的三大阻碍
不过,自Uber开始针对中国业务单独发起
融资,便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当中。腾讯科技从接近Uber的投资人处获悉,不久前,Uber中国
融资已进入暂停状态,
市场上也已经无法找到Uber中国的
融资产品。
该投资人告诉腾讯科技,对于Uber中国的
融资,投资
机构态度比较积极,但在估值上却分化比较严重。
Uber中国在本轮
融资中,出现了50亿
美元至90亿
美元的估值区间,差异达到40亿
美元,投资人对此看法也存在着巨大的分化,关于估值的博弈贯穿于Uber的
融资过程。
滴滴快的的估值,Uber
全球是重要参照,而Uber中国作为中国的独立公司,不可避免又要把滴滴快的作为参照。从日总订单量的对比上,滴滴宣称" 高峰值逼近1000万,而Uber则宣称是100万;由于滴滴是全平台
策略,Uber专注于专车,以专车
数据来比较的话,也是300万比100万的差距。
财务
数据方面,腾讯科技曾获得的一份资料中显示,Uber预计2015年在中国的总营收约为10亿美金,相比滴滴快的目标是今年实现120亿
美元的营收;文件预计Uber中国2015年亏损11亿
美元,2016年、2017年每年亏损9亿
美元左右。
不过,刷单情况也让Uber的订单
数据被质疑,腾讯科技曾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淘宝一个渠道,就买卖了20万左右的Uber乘客
账户。
这些
数据都让投资人对于uber中国的当前估值存疑,腾讯科技从投资圈获得的消息称,不少投资人都更倾向于压低uber中国的估值再投资。
此外,另据腾讯科技了解,Uber的高管团队在Uber中国持有大量股份,拥有uber中国的控制权,需要时间将股权结构梳理地更加清晰,这也是暂停
融资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如果上海新兴战略板能在明年推出的话,如果Uber中国计划最早于明年
上市,就更需要清晰的股权结构。
即便是已经持股Uber中国的百度也态度暧昧,一方面希望借助Uber中国挽回在出行
市场相对落后局面,另一方面也希望压低估值、以更小成本提高百度持股比例。
据腾讯科技了解,百度此前在Uber中国的持股比例大致为10%左右。
“除此之外,政策的
风险也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Uber到目前为止依旧还在争取专车牌照。”一位投资人向腾讯科技表示。
在中国
市场,政府的政策方向,一直是专车
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但腾讯科技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专车相关的监管政策最晚也将于8月份出台,而专车牌照也有望于8月份落实到具体公司。也就意味着政策性
风险将在未来一个月内基本释放。
无论是滴滴快的还是Uber中国,或者其他的专车、拼车公司,现在都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专车领域的格局在未来两年到三年的时间里,基本将确定,会是一家独大还是两家并立,未来两年时间都将十分关键。这意味着滴滴快和Uber中国的激烈战争也还将长期持续。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