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能的故事可谓一波三折,首富的命运也是跌宕起伏。 7月15日香港证监会对其作出罕见的强制停牌惩罚性措施。 7月16日" 汉能对香港证监会强制停牌表示不服,打算展开自救。 7月20日汉能戏剧化又态度转变向香港证监会服软,减少关联交易。 虽然汉能积极自救,但市场已对其摒弃。汉能的命运风雨飘摇,股价从天堂跌到地狱。 十大真相告诉你妖股“汉能”是如何跌下神坛的,股价惨遭腰斩。 【一夜之间:汉能遭遇了怎样的变故】


即便是最乐观的券商都难以对香港代码为“566”的股票 感到兴奋。即使在外国投资者迫切想要投资中国繁荣的经济之际,红发集团也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它是一家亏损的塑料玩具公司。 到2012年,“566”已经完成蜕变。玩具公司出局,该公司这时销售的是太阳能电池板设备,与当时并不知名的中国内地商人李河君以及他的汉能集团签署了巨额协议。 三年后,这家原本不受待见的玩具制造商,爆炸性地蜕变为香港股市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使李河君在账面上成为中国首富。 七、神秘的“最后十分钟”:汉能是如何拉高股价的
汉能不可思议的业绩曾遭到质疑,但是首富李河君决定让市场数据来说话。 只要股票 价格涨了,投资者就会蜂拥而上,沉醉在一片疯狂和贪婪之中,而不会在意股价有多少泡沫。 在股票 每天收市前的最后十分钟进行交易,是操纵股票 者的惯用伎俩。因为在距离收市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段内,如果想拉升,只要用较少的资金买入,就可以将股价拉升到较大的幅度,因为卖家通常在几分钟内难以另外调集股票 排队。反之,想打压股价也往往利用最后十分钟。但通常,这种做法,只能偶尔为之,最多几次。但汉能的股票 ,却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内,一直发生这种“最后十分钟”的交易情形。 这样一个典型的操纵股票 的现象,可是很多投资者却毫不知情! 八、汉能资金链谜团:从未公布过融资具体情况 与汉能控股不断加码光伏项目投资的高调相比,实地走访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就能发现,多数项目进展缓慢,有的项目投建计划无法按时实现,甚至停工等待,投产更是遥遥无期。在某些基地,有当地政府官员甚至称,项目“一直没有正常过”。 为了实现这个光伏产业的神话,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资金十分渴求,除了银行机构的巨额授信,银行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以及与地方国资平台公司间的借贷,甚至连P2P平台也成为其融资渠道。 迄今为止,汉能从未对外公布过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具体情况,而它从上述银行获得的实际贷款规模,外界也无从知晓。真是一家谜一般的公司。 【汉能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李河君犯了哪些错】

汉能的泡沫破裂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在股价已经崩塌之后,即便有护盘资金进入,汉能股价再度上涨的可能性已经没有。无论李河君出来说什么,已经不能阻挡汉能的悲剧继续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看这 不要期望股价将在重开交易后迅速反弹。如果重开交易,银行将不得不派出一些不受欢迎的债务代收人向李河君索要所欠的款项,特别是在银行无法将这些贷款抵押品——股票 卖出的情况下。 对于李河君来说,他本可以避免这个悲剧的:只需要将这只一文不值的股票 推升至无穷高。不过很遗憾,他不像中央银行可以有无限的现金去做这件事。 说到这里,像李河君一样的掌控者(实际上公司只有他一人的)毫无疑问有很多共同点:他们知道炒热一家一文不值的公司时会发生什么,他们知道手握大把公司股票 时会发生什么,更知道当试图抛售时会发生什么。 可悲的是,这是一个市场带来的深痛教训,给那些喜欢买在上升途中,混淆账面利润和真实财富的投资者,懂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因为有了汉能的案例,我们有幸目睹市场最后的疯狂;从此刻起,没有人不警惕这些任人摆布的资产泡沫将会怎样结束。(参考中证网、硅业资讯、新华网等媒体综合报道)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