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第三方支付 · 正文
拉卡拉
融资15亿真相:内部邮件曝出两大蹊跷事
2015-06-23 07:41 智东西 翰阳 漠影 1
摘要对于很多人来说,拉卡拉的印象便是手机刷卡器和遍布各种商场小店收银台的POS终端机——几乎每家都有,不过就是没怎么见人用过。历经10年耕耘,拉卡拉似乎无处不在,却又与我们的生活搭不上边。

融资15亿真相:内部邮件曝出两大蹊跷事" />
一则15亿元
融资、估值超过百亿的消息,让沉寂很久的拉卡拉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为什么拉卡拉选择在这个时间点
融资?为何拉卡拉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自称100亿估值太低?同时邮件中未提拉卡拉的两个传统业务个人支付和线下收单?围绕这些问题,智东西与支付业内人士进行了探讨,解开拉卡拉
融资的目的和困局。
对于很多人来说,拉卡拉的印象便是手机刷卡器和遍布各种商场小店收银台的POS终端机——几乎每家都有,不过就是没怎么见人用过。历经10年耕耘,拉卡拉似乎无处不在,却又与我们的生活搭不上边。
“在过往的很长一段时间,拉卡拉的价值一直被低估,即便是本轮的估值也远远没有体现拉卡拉的整体价值。”孙陶然获得
融资后在内部邮件中这样表述。对于如今的拉卡拉来说,百亿估值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然而在BAT的阴影之下,其胃口似乎比这大得多——拉卡拉的底气到底在哪里?这或许还得从一个小小的手机刷卡器说起。

融资15亿真相:内部邮件曝出两大蹊跷事" />
手机刷卡器:注定悲剧的过渡品
也许,我们可以认为拉卡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内最早的智能硬件制造商之一。其插在手机耳机孔里的卡片型刷卡器曾一度是移动支付的代名词,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并没有太多人使用过。
从横空出世到销声匿迹,对于它寥寥几年的生命来说,其并不是一件失败的硬件产品。在那个iPhone尚显稚嫩、诺基亚撑起天下的年代,它搭建起了一座连接支付与当时还不太智能的手机之间的桥梁;并通过大对数人都能接受的成本,完成了移动支付概念的第一次普及。虽然,即便是在当时,从用户的实际体验来讲,这也是一个比掏出钱包找零钱更加繁琐的过程。
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日趋强大,蓝牙、摄像头扫码、NFC逐渐成为了移动支付天然的
通道,一个简单的APP就可以零成本的调用这些设备。于是,支付宝钱包、微信,甚至微博“帮助”智能手机本身成为了支付的终端。移动支付不再需要硬件做中介,拉卡拉的手机刷卡器彻底变成了一个累赘。
传统业务:来自移动APP的冲击
简单回顾来看,拉卡拉最早的起源是用手持移动终端来还信用卡,取代到
银行柜台,解决了一个还信用卡的方便问题:之后扩展为在便利店还信用卡、交水电费。但之后支付宝支持了这样的方式,对其产生了冲击。
之后开始学美国Square做个人手持支付终端,这一点支付宝也对其冲击很大;特别是在相同的业务(还款、购水电),拉卡拉要收费,但支付宝不需要。同时,微信支付、
银行客户端也都开始支持这些功能。
再之后拉卡拉是申请到了收单牌照,开始做商户收单。并延伸到做O2O电商,比如在社区买火车票。“总的来看,对拉卡拉冲击最大的是各种客户端,支付宝、微信、
银行官方客户端等。”一位移动支付业内人士向智东西表示。
一个别扭的过渡品,注定是要悲剧的;而一个死守着过去时的公司,也注定是要被埋葬的。为此拉卡拉开始寻求转型。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