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风险频发or未受“池鱼之灾”?票据理财究竟是什么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近日,继(,)、(,)之后,天津银行也爆出了涉有7.86亿元的票据案,而这也是今年以来的第三起银行大型票据风险事件。 一边是商业银行票据案频发,然而另一边的票据理财产品除收益率有所下滑外,整体表现都比较“淡定”,没有出现预期的各种风险事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img border=1 alt=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 src="http://i6.hexunimg.cn/2016-05-23/184000511.jpg" align=middle>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近日,继" 农业银行(" 601288," 股吧)、" 中信银行(" 601998," 股吧)之后,天津银行也爆出了涉有7.86亿元的票据案,而这也是今年以来的第三起银行大型票据风险事件。 一边是商业银行票据案频发,然而另一边的" 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除收益率有所下滑外,整体表现都比较“淡定”,没有出现预期的各种风险事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  什么是票据理财说起。

票据理财,是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各类票据,以约定的利率转让给基金、" 信托中介,信托中介经过包装设计后,出售给投资者

而据嘉丰瑞德了解,票据理财中,主角是汇票,汇票则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银行承兑汇票以银行的信用为担保,见票银行就会兑付,理论上风险很小;商业承兑汇票是由付款人开具的远期支付票据。由于没有通过银行的担保,所以商业承兑汇票信用比银行承兑汇票低。

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通俗来讲,就是企业需要融资时,可把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作为质押担保,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产品,向投资者募资,本质是一个P2B投融资平台。 <a href=风险频发or未受“池鱼之灾”? 票据理财究竟是什么鬼?" src="http://i9.hexunimg.cn/2016-05-23/184000512.jpg" align=middle>

从上述定义来看,银行票据和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显然是有关系的。

那为何银行票据案未给后者带来较大的影响?

对此,嘉丰瑞德的资深分析师William给出了以下三点原因分析:

第一,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多以银行承兑汇票为基础,相对来说,风险较小。

第二,目前从事互联网票据理财业务的平台进本是独立运作的,并非是与某家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所以,他们手中所持有的票据并非来自同一家银行,只有当出现了出事银行对应的票,才会产生影响。

第三,票据理财平台只是为投资人提供一个信息中介的服务,票据本身在银行托管,资金在第三方托管。除非是银行倒闭,不然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几无可能。

那对投资者来说,还能继续买票据理财产品吗? William表示,虽然有<a银行出现了大型票据案,但投资者不必过于恐慌,因为票据理财相较于其它产品而言还是比较安全的。 src="http://i7.hexunimg.cn/2016-05-23/184000513.jpg" align=middle>

William表示,虽然有银行出现了大型票据案,但投资者不必过于恐慌,因为票据理财相较于其它产品而言还是比较安全的。

目前银行出现问题的票据主要集中在纸质票据上,而纸质票据本身就存在着先天性的风险,容易被人钻空子。投资者也可拨打免费电话400-803-1818进行了解。

不过,现在很多银行都已暂停了纸质票据业务,仅有电子票据业务在开展,安全性方面更高一些。

但必须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任何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包括票据理财产品在内。尤其当投资者从其它互联网平台购买此类产品时,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尽量选择大平台购买。由于投资者无法核实相关票据,不知道是否存在“假票”,所以平台的实力和信用就成了投资者防范风险的主要参考依据;

第二,谨防高收益。相较于银行,第三方票据理财平台更容易以高利率来诱惑投资者。高收益势必意味着高风险,所以投资者还得多留个心眼。同样在第三方理财平台购买产品,建议投资者还是购买风险收益都更为均衡的产品,如稳利精选组合投资计划等。

此次三大银行票据案发生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内部管理缺失,不够规范,因此要想解决问题还是得从源头入手。不仅是银行,对任何理财机构而言,都要加强自身内部管理,给投资者更大的保障。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南京最淡定3D彩民集齐 9张再兑奖 奖金近8万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