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李思)近日,根据挖财钱管家APP上线以来积累的数据以及大量的调查问卷数据,挖财旗下挖财研究院给“新中产”做了一次“体检”。根据其发布的《中国新中产可投资金融资产配置体检报告》,“新中产”人群在资产配置上更具主动意识,较其他人群做得更好,但平均分仍只有41分,整体“不及格”,且分值在60分以上的仅占14.8%。
根据挖财研究院的定义,“新中产”为个人年收入水平较高(其中76%税前年收入超过20万元、49%超过30万元、26%超过40万元)、可投资金融资产在15万元到200万元之间、饮食支出占总体支出的30%以下、年龄在45岁以下的成年人群。按此标准,全社会“新中产”人群约1.8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3%左右。地区分布上,上海超过北京,成为“新中产”人群最多的城市;而在年龄分布上,“80后”是“新中产”的主力军,占比62%。
调研显示,“新中产”在理财方面有着超强的主动性。80%的人群通过“自我学习”掌握理财知识;几乎100%的新中产表示,会有意识将不同资金分配在不同资产中,其中有三分之一表示“会有严格的比例限制”。但从钱管家资产体检得分看,“新中产”人群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尤其是通过现金占比、波动率两个维度来观察更明显。
从现金占比看,占比在20%以下或80%以上的比例都非常高,整体超过八成,体现了对流动性及现金价值的把握尚有欠缺。从波动率来看,四成以上的人群资产波动率在10%以下和50%以上,前者表明配置固定收益资产或现金类资产过多,波动率非常低,并没有合理运用浮动收益资产优化资产配置;后者则表明部分用户过于偏好股票 投资,并且选择的股票 或股票 基金都是高波动标的,没有合理的固定收益、现金类、另类资产配置,导致波动率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