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蚂蚁金服的成立是2014年的互联网
金融业的大事件,它集成了阿里在
金融领域的强大势力,普遍被看做
金融行业的最大搅局者。

金融十大事件:蚂蚁金服强势搅局" />
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促进互联网
金融健康发展,完善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这是互联网
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
金融,也因此成为自诞生以来最快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
经济新词汇之一。
无疑2014年是互联网
金融全面渗透
金融业的一年,从移动支付技术升级,到场景建设,到
金融产品创新,它的成长正改变着未来
金融的形态。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事件包括:
1、阿里、" 腾讯首轮打车大战,点燃移动支付年度大战
事件回放:2014年1月3日,继去年12月快的打车与支付宝合作之后," 嘀嘀打车和微信支付宣布合作,打车软件两巨头抱团BAT大战的局面形成。一月首度交锋," 嘀嘀打车补贴使用微信支付的乘客与司机各10元,快的打车则给予乘客车费返现10元,司机奖励15元。二月补贴升级,嘀嘀三次调整力度,补贴最高时新乘客每单15元、新司机每单50元,快的则同步小幅度上调补贴力度,最高补贴达到每单13元。三月大战降温,嘀嘀五次下调补贴,一线城市降至5元,二三线城市降至3元,快的补贴也两次下调,与嘀嘀保持基本一致,并打起温情牌,在北京试点老年人免费打车的公益活动。这打车大战并未就此停止,陆续持续燃烧了2014年。
入选理由:打车软件使用移动支付是移动支付典型O2O场景应用,打车“烧钱”大战,是第一场真正的移动支付大战,教育了国内O2O
市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次移动互联网
金融大科普。
2、百度钱包整体品牌上线,互联网
金融添创新大军
事件回放:百度钱包于2014年4月15日正式推出,这是百度2014年度最重量级的战略之一。百度钱包上线后,在移动支付场景布局、支付技术革命,特别是互联网
金融创新上给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与" 百胜集团、" 中国联通、" 中粮集团、中信出版等巨头合作,构建移动支付生态,并推出创新的“拍照付”与“刷脸支付”,抢占
市场;另一方面则以创新颠覆姿态,在互联网
金融开疆拓土,推出了人气理财产品“百赚利滚利”、话费理财“沃百富”,消费
金融“百发有戏”,国内首个互联网
数据指数“百发100
指数”——该
指数后被
机构联合运用于
基金设计,成为2014年度最受欢迎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百发100
指数基金”,发行30亿份,截止目前,已经突破1万点。该
指数同时被誉为首次真正打破互联网公司与
金融机构分工界限,互联网参与内核产品设计的标志事件。
入选理由:可以说,百度钱包给2014年的互联网
金融创新贡献良多,其中百发100
指数、百发有戏、沃百富等,是真正的将互联网因子与
金融深度结合的产品,引领了互联网
金融的升级发展。百度钱包的品牌升级,也使得BAT又再次聚首在移动支付及互联网
金融领域。
3、五大民营
银行获批
事件回放:2014年7月,深圳前海微众
银行、天津金城
银行、温州民商
银行获批筹建,9月底,上海华瑞
银行、浙江网商
银行获批,至此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
银行全部出炉。其中,阿里任大股东的浙江网商
银行与" 腾讯任大股东的深圳前海微众
银行备受瞩目,两家
银行都将以互联网为主要经营平台,面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
入选理由:5家民营
银行的获批,是自国家允许民间
资本设立中小型
银行等
金融机构以来的重大突破,打开了我国
银行业对民营
资本有行业准入的限制,可以预见,民营
银行的诞生将对当前
金融体制带来巨大挑战;而互联网
金融基因的引入将真正倒逼
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个人
金融消费也将产生连锁突变。
4、小米投资" 积木盒子进军互联网
金融
事件回放:9月10日,在" 北京乐融多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即“" 积木盒子”)B轮
融资发布会上," 小米科技投资P2P的消息被证实。此次积木盒子共完成3719万
美元的
融资," 小米科技与顺为
资本为领投企业。
入选理由:小米科技是备受关注的科技公司,投资积木盒子是小米在互联网
金融领域的重要布局,在P2P出现一片跑路潮之时反而高调进军,小米的投资举动在互联网
金融行业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5、京东发布消费
金融战略
事件回放:2014年9月24日,京东
金融高调对外发布消费
金融战略。提出未来三年白条用户数将与京东用户体量匹配。同时,还公布了今年2月推出的“京东白条”上线半年的相关
数据,第二款“白条”产品“校园白条”也正式亮相。
入选理由:京东首度将消费
金融提升至战略高度,京东白条的推出,成为互联网
金融向传统
金融信用引入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授信姿态的标志。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