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市场上,虽然2014年境内IPO开闸,但由于受到监管层为控制
新股发行对
融资市场造成的负面冲击而放缓审批节奏的影响,境内IPO退出只占前11月IPO退出案例中的46%。
大中华区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
机构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2014年前11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
市场数据统计结果。从统计的结果分析,本年度前11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
市场共募集完成405支私募股权投资
基金,其中披露募资金额的381支
基金共募集到位562.36亿
美元,募集到位的
基金数量达到历史高位,募集金额创2009年以来新高;构建多层次
资本市场、产业整合及对外投资合作加速的多重背景下,2014年度私募
基金募资
市场活力十足。而投资
市场上,前11月共计完成892起投资案例,披露金额的805起案例共投资金额503.53亿
美元,各项
数据均处于历史高位;本期投资
市场的火爆主要归功于新一轮国资混改的推动及大型海外并购案例频发,而定增
市场的火爆及互联网
金融热潮也对投资
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退出
市场上,虽然2014年境内IPO开闸,但由于受到监管层为控制
新股发行对
融资市场造成的负面冲击而放缓审批节奏的影响,境内IPO退出只占前11月IPO退出案例中的46%;而IPO退出在退出
市场上的整体比重较2012年有所下降。
募资
市场全面回暖,多重
利好助推募资总额破550.00亿
美元
募资
市场上,2014年前11月共计募集完成405支
基金的募集,披露到位金额的381支
基金共计募集金额562.36亿
美元;募集到位金额创历史新高,到位金额创2009年以来新高;相比2013年前11月,2014年完成募集的
基金同比增长23.1%,而募资金额同比大幅提升82.1%。本期募资
市场的活跃,主要受益于
经济转型期多项
利好政策的推动,大型国资背景产业
基金相继设立,
上市公司也纷纷与私募
机构合作设立并购
基金,带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
基金的募资活跃度达到新高。

数据:2014前11月中国PE投资
市场全面爆发 募投退均创历史新高" />
从新募
基金类型分析,新募的405支
基金分布于7大类
基金类型中,其中成长
基金在数量和总募集金额方面占
市场总比均超过50.0%;成长
基金中,相比全年同期,定增类
基金增幅明显。房地产
基金前11月共募集到位123支,披露募资金额的118支
基金共募集98.64亿
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募集
基金数同比下降6.1%,募集总金额同比下降6.2%。并购
基金前11月共完成募集60支,共募集金额58.00亿
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6支与24.67亿
美元实现大幅增长。

数据:2014前11月中国PE投资
市场全面爆发 募投退均创历史新高" />
2014年前11月人民币
基金共募集完成368支,披露募资金额的345支
基金共募集到位419.54亿
美元;外币
基金完成募集37支,主要以
美元基金为主,披露募资金额的36支外币
基金共募集142.82亿
美元。总量上人民币
基金的优势依然明显,而外币
基金的单支平均规模上的优势仍然存在。

数据:2014前11月中国PE投资
市场全面爆发 募投退均创历史新高" />
投资
市场活跃度创新高,国企混改、海外并购助推投资总金额大幅攀升
2014年前11月,投资
市场上完成的投资案例数和投资总金额均达到历史新高。具体而言,前11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
市场共完成投资案例892起,披露投资金额的805起投资案例共计投资503.53亿
美元;投资案例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4.3%,而投资总金额的涨幅则达到125.1%。投资
市场的活跃主要归功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如华融、中石化销售公司及中粮等大型国资企业的混改;而以复星和弘毅为代表的
机构频繁进行海外并购投资也带动了本期投资
市场投资总金额的大幅攀升。

数据:2014前11月中国PE投资
市场全面爆发 募投退均创历史新高" />
从投资
策略分析,2014年前11月的投资
策略依然以成长
资本为主,892起投资案例中有708起案例的投资
策略为成长
资本,占比达到79.4%;而披露投资金额的628起投资
策略为成长
资本的投资案例共计投资318.65亿
美元,占比达到63.3%。PIPE投资在前11月发生107起,共计投资91.91亿
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房地产投资在投资
策略中的比重较2013年同期下降。

数据:2014前11月中国PE投资
市场全面爆发 募投退均创历史新高" />
北京地区优势明显,房地产行业投资
策略更为多元化
从私募股权投资案例的行业分布来看,前11月互联网成为本期投资最为活跃的主题,共计发生129起案例,披露投资金额的116起案例的投资总额达到36.33亿
美元;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案例为104起,超越2013年同期的101起;同时,前11月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总额达到94.56亿
美元,超越去年同期的62.02亿元,位居各行业之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案例中,包括房地产投资、成长
资本、PIPE及夹层
资本等多种投资
策略。本期,由于能源及矿产、连锁及零售、
金融等行业大宗投资案例较为频繁,使得这些行业的总投资金额相对较大。

数据:2014前11月中国PE投资
市场全面爆发 募投退均创历史新高" />

数据:2014前11月中国PE投资
市场全面爆发 募投退均创历史新高" />
从投资地域来看,北京地区前11月的投资案例数和投资总金额依然位居全国之首,且优势进一步扩大。除了受北京地区作为传统热点投资地域外,本年度国企混改涉及到多家大型央企的注册地均为北京,因而大幅提升了北京地区的投资总额。而其他地区中,主要是香港及欧洲地区,由于本土
机构频繁出海收购海外资产,使得其他地区的总投资金额达到80.73亿
美元的高位。

数据:2014前11月中国PE投资
市场全面爆发 募投退均创历史新高" />

数据:2014前11月中国PE投资
市场全面爆发 募投退均创历史新高" />
退出案例数创历史新高,退出方式多元化
趋势显现
2014年前11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
市场共计实现退出350笔,其中IPO退出案例137笔,仍为主要的退出渠道,但相比历史
数据,IPO退出占比相对减小,股权转让、并购等退出方式占比上升。137笔IPO退出案例中,香港主板成为本期主要的退出
市场,占比达到33.6%,其次为上交所,占比20.4%。总体上讲,由于境内IPO
市场由于受到监管层出于降低对
市场冲击而制定的发行节奏的影响,境内IPO退出笔数占IPO退出总数的46.0%。
就IPO退出回报倍数而言,2014年前11月,各IPO退出
市场中,上交所的平均回报倍数达到18.33倍,其次为纳斯达克
证券交易所,平均回报倍数为14.55。其他
市场上的退出回报倍数不超过5.00倍。就退出方式而言,IPO退出以平均7.97倍位居第一,借壳和并购以3.62及2.64倍位居二三位。

数据:2014前11月中国PE投资
市场全面爆发 募投退均创历史新高" />

数据:2014前11月中国PE投资
市场全面爆发 募投退均创历史新高" />
本期的350笔退出分布于23个一级行业中,其中房地产、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及互联网行业的退出案例排名前三。房地产行业退出主要以股东回购及股权转让为主;而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及互联网仍然主要以IPO退出为主。

数据:2014前11月中国PE投资
市场全面爆发 募投退均创历史新高" />
微软雅黑, STHeiti, 'WenQuanYi Micro Hei', SimSun, sans-serif;font-size:17px;line-height:32px;white-space:normal;background-color:#FFFFFF;"
——————————
微软雅黑, STHeiti, 'WenQuanYi Micro Hei', SimSun, sans-serif;font-size:17px;line-height:32px;white-space:normal;background-color:#FFFFFF;"
查看更多数据和研究报告可免费试用私募通产品,登陆:http://www.pedata.cn/reg.aspx在线提交申请,或者致电400-600-9460。
也可扫描二维码,免费下载移动客户端查看数据和研究报告
数据研究咨询:
电话:400-600-9460 邮件:research@zero2ipo.com.cn
更多采访请联系:
姚婷婷 Jewel Yao
电话:+8610-84535220-6202
邮箱:pr@e-zero2ipo.com.cn
关于清科研究中心
清科研究中心于2001年创立,是目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最专业权威的研究机构之一。研究范围涉及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新股上市、兼并收购以 及TMT、传统行业、清洁技术、生技健康等行业市场研究。清科研究中心旗下产品品牌包括:研究报告、私募通、私募管家、排名榜单,并为客户提供定制咨询服 务。
关于私募通
私募通(www.pedata.cn)是清科研究中心旗下一款覆盖中 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最为全面、精准、及时的专业数据库。私募通分为PC终端和移动终端,能够为众多的有限合伙人、VC/PE投资机构、战略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研究机构等提供专业便捷的数据信息。
关于清科集团
清科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领先的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综合服务及投资机构,旗下包括:清科研究、清科互动、投资界(www.pedaily.cn)、清科资本、板块,主要业务涉及领域内的研究咨询、会议平台、信息咨询、投行、直接投资、母基金管理以及财富管理。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访问http://www.zero2ipo.com.cn/。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