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债资信。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重点推荐】寻找下一个“金矿”——违约<a]()
债券投资
策略初探 src="http://i5.hexunimg.cn/2016-07-27/185176216.jpg">
前言:在资产配置荒背景之下,国内
债券市场上"
收益较高且
风险较低的资产普遍缺乏,倒逼
投资者降低
收益率要求或者在提高
风险偏好的前提下寻找
收益可观的资产。而伴随着
债券市场违约
风险的加速暴露,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
风险与机会并存,高
收益债券和违约
债券可能成为未来值得挖掘的“金矿”,尤其是违约
债券的增多为充分挖掘困境
债券市场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任何一类资产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模式,这正是本文重点" 分析的内容。后续我们将结合国内的具体实践来分析上述
策略在国内
债券市场如何有效运用。
违约
债券是重要的资产类别,具有良好的历史表现
《
货币战争》这本畅销书的第一章绘声绘色讲述了内森·" 罗斯柴尔德利用信息优势抛售" 英国公债(Consols),待其票面价值仅剩下5%时大举买入,一天之内获利20倍,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抛开
市场操纵不说,在
市场普遍相信英国成为战败国、统一公债即将违约之际,以远低于面值
价格买入等待价值修复属于典型的折价
债券投资案例。当然,尽管后期有很多研究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其在英国" 国债上盈利不足7000
英镑,但并不妨碍不良
债务投资(distressed
debt)成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重要投资主线。国外过于遥远和理想,再来看看国内的案例——山东山水水泥。在超短融到期的前一天,14山水MTN002的中债净估值从94.29元跌至48.38元,15山水SCP002也由98.89降至48.84元。
相比大家耳熟能详且相对成熟的高
收益债券,本文的主角——违约
债券(distressed
bond,亦称为“不良
债券”、“折价
债券”或“困境
债券”)较为陌生。实际上,二者的区别在于距离违约的距离,显然困境
债券如同字面意思一样,将面临更高的
风险和麻烦。同时,高
收益债券是困境
债券的潜在供给源泉,例如" 美国20世纪80年代高
收益债券市场风生水起,但许多公司在90年代陷入困境。本质上,违约
债券投资是一种挖掘深度内在价值的投资方式,投资的对象就是指由于特殊原因而被持有(例如暂停
交易)或需处置变现的资产(例如不满足监管要求),因过度的信用
风险、
市场风险、流动性
风险而导致价值显著被低估,具有变现需求急迫、潜在升值空间和偿还不确定性巨大等特征。在
债券违约前后,发行主体的
金融资产
交易价格会发生剧烈波动,也会产生溢出效应,隐含诸多机会。包括
债券和
股票 在内的不良资产因级别下调、流动性匮乏、缺乏
投资者关注、抛售压力较重等原因出现大幅的折扣,存在价值发现和升值空间。如果能够进行合理的资产估值和
风险控制,解决在重组或清算过程中复杂的" 法律问题,具有与债权人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的耐心,投资于违约
债券与
价值投资亦有异曲同工之处。
作为一类特殊资产,困境
债券的表现究竟如何?从美国
市场来看,困境
债券策略在绝大多数年份里回报都远超" 标普500
指数和
对冲策略。以1989-2010年期间的统计来看,折价
债券策略年化回报高达12.7%,大幅领先于高
收益债券"
指数和
全球债券指数,也跑赢了标普500
指数年化8%的
收益率,且波动率较低,与
全球债券指数表现相关性较低。有一种资产,属于固定
收益类,却具有跑赢权益资产的潜力,这就是违约
债券的魅力所在。
![违约<a]()
债券投资
策略分析 src="http://i7.hexunimg.cn/2016-07-27/185176217.jpg">
违约
债券投资
策略分析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进入正题了。按照
债务重组进程的参与程度,违约
债券策略可以笼统分为主动和被动两大类:被动投资
策略注重
交易机会,不参与重组的协商过程,不受转卖
债券的锁定期限制,获取不到非公开信息,偏好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大型企业,退出时间较短,例如深度价值挖掘中针对将要陷入破产的困境公司,
基金管理人买入折价的
债券或者卖空
股票 。主动投资
策略分为控制型和非控制型,其以
债券持有人的身份参与债权人会议。主动非控制型
策略通常债权数额较大,
投资者一般通过成为债权人委员会的成员方式参与
债务偿还的讨价还价,会获得非公开信息,但不会主导重组协商的过程,有转售期限制,即直到重组过程完成后才可以卖出
债券。主动控制型
策略的
投资者希望主导重组过程,通常会介入公司管理层或与之密切来往,如成为持股比例较高的股东,或通过其他利益关联方式,进而左右整个重组过程,进行更主动积极的管理。同时,根据是否
对冲,相关
策略可以分为非
对冲单向
策略和
对冲策略。
上面的
策略比较抽象,并不能指导实战。围绕违约
债券的操作
策略我们将其概括到一条曲线上(见图2),以微观的公司信用周期为基础,不同时点都有相应的投资机会:横轴为时间,大部分困境
债券策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顺利退出,本文开头引用的罗斯柴尔德在英国国债上的
交易把时间浓缩在一天仅是特例;纵轴是
价格,伴随着信用
指标恶化、
银行贷款触发保障条款、商业债权出现
风险、
二级市场买卖价差出现变化等出现大幅折让,其后逐步进入重组过程,通过经营重整和
债务重组逐步走出困境,恢复
融资功能。
![【重点推荐】寻找下一个“金矿”——违约<a]()
债券投资
策略初探 src="http://i3.hexunimg.cn/2016-07-27/185176218.jpg"> 顺着发债企业信用周期维度,投资
策略依次包括以下内容:
(一)信用违约掉期(CDS)
看过《大
空头》的对于这一工具一定不陌生。在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的
对冲基金通过该
策略买入
银行和RMBS的CDS获取了丰厚的
利润。信用违约掉期是一种价值与标的
债券反向变动的衍生工具。如果一个
投资者对公司的基本面不看好,并认为其可能违约,可通过购买信用违约互换(CDS)来实现信用恶化时所带来的反向利益。如果买入保护的同时
持仓没有标的
债券,该
策略是一种单向的非
对冲交易,具有完全的投机性,通常在公司破产的可能性逐渐增大时采用。
(二)不良贷款
投资
实际上,美国不良贷款投资
市场较为活跃,尤其是抵押贷款、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等领域。但
策略有一个最大的阻碍是需要
投资者主动清收实现价值,很多
投资者都不愿意承担相应的成本。国内上一轮不良资产处置,海外
投行主要应用这一
策略积极参与其中。
(三)
资本结构
套利
资本结构
套利策略涉及到对
资本结构存在的定价偏差加以识别,在对回收估值、
收益率和资产覆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买入优先或有担保
债务并
做空资本结构中劣后的
证券,例如购买高级担保
债务的同时
做空次级债、购买
债券并卖空
普通股。上述
策略背后的原理在于无论是通过清算或重组,权益
投资者有可能亏得一无所有,
债券持有人还有可能得到部分偿付,而优先级
债务工具的回收率要明显高于次级
债券。以美国电信公司Sprint
Nextel为例,当其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现金流开始为负、
市场份额也不断下降时,一些投资人便买入
债券并
做空Sprint的
股票 。在公司基本面持续恶化的情况下,
股票 下降比
债券折价更快,该
策略可赚取差额
利润。
(四)解困
融资
解困
融资由外部
投资者提供资金缓解企业的流动性困境,避免进入破产程序。解困
融资通常以担保借贷的形式提供,也伴随着股权或认股权证的参与。以" 加拿大商业传媒公司Quebecor World Inc为例,在接受了"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
对冲基金的4亿
加元的救助资金后,摆脱了破产命运。
(五)深度价值挖掘
基于审慎的价值评估,
投资者在进入破产程序后、法庭宣布重组计划前介入,预期债权人能够获得较好的的解决方案。在雷曼破产案例中,除了面临大量索赔和诉讼而受益颇丰的律所和咨询公司外,保尔森
对冲基金也是雷曼破产案件中的大赢家。据英国《
金融时报》预计,由于保尔森
对冲基金当年以超低价买入雷曼
债券,因此最终有可能通过雷曼债权清偿净赚5.5亿
美元。
(六)DIP重整
融资
DIP重整
融资(Debtor-in-PossessionFinancing)由控制
债务人直接发起,与主动投资
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原理和解困
融资相似,投资时点法庭上宣布重组计划前。这是一种为公司提供运营流动资金的独特形式,根据破产法的重组程序,注入重组
资本,由融出方借给
债务人在重组期间作为重组资金使用,使用期限一般为1-2年不等,这笔
债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通常是有担保的且优先于其他
债券,所以DIP
融资的借出方借出这笔钱的目的通常是希望通过该笔优先级更高的
债务来提高在其他有
风险敞口
债务的回收率。
(七)重组后的股权
投资
对价值
投资者而言,该
策略是一种极富吸引力的
风险回报机会。通常情况下,即使已经完成了重组过程并且拥有了新的公司管理层,这些公司的
证券也保持被低估。以美国Mirant电力公司为例,其因
债务谈判失败被迫在2003年7月申请破产保护进行重组。重组后的Mirant于2006年初退出破产程序并成功地重新在纽约
证券交易所
上市。尽管走出困境后的公司股权能够为
投资者提供丰厚报酬,但存在着诸如集中减持、流动性不足、缺乏覆盖面,以及破产丑闻的问题,使得该投资
策略有一定难度。
策略之后,违约
债券投资如何退出
就违约
债券的投资原理而言,实际上是以时间换空间,牺牲流动性获取相应的价值。结合国内情况,我们认为违约
债券最终的价值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流动性价值补偿。进入到违约阶段,
债券流动性下降,或者出售将承担较大损失,出售动力不足。
第二,合规成本补偿。由于监管部门的限制,部分
持仓债券具有出仓的压力,而私募
基金并不存在此方面的限制。
第三,抵质押的缓冲。以超日为例,11超日债追加担保后,100元
债券中获得3元的抵质押补偿。
第四,小额
债券救济。即便进入到破产程序,小额
债券救济能够提供一定的补偿。例如长航油运以50万元为界,50万以下能够100%清偿。假设
投资者持仓5000万元,100元将有1元的小额救济补偿。
第五,穿越周期的价值。违约处置流程一般比较漫长,退出过程同样漫长,雷曼直到现在仍在处理过程中。躲得过一次狂风暴雨却逃不开周期的轮回,信用周期是违约
债券投资机会最大的驱动力。无论从宏观层面的
经济周期,还是基于微观层面的特定
债务,都有一个相对可预测的模式,这方面可以参考“
美林投资时钟”。
![【重点推荐】寻找下一个“金矿”——违约<a]()
债券投资
策略初探 src="http://i7.hexunimg.cn/2016-07-27/185176219.jpg"> 2012年以来,我国
债券市场累计发生57起信用
风险事件,涉及发债主体55个、债项65支。作为投资困境企业的主流路径,投资重组公司只投资
二级市场普通股的做法已在
资本市场盛行多年。投资
普通股成为主流方式的内在逻辑在于:重大资产重组预期成为ST公司股价的核心
支撑因素,引致
市场疯狂炒作,显示了巨大的赚钱效应。目前,在国内违约企业的重组中可以看到一些资管公司的身影,但随着壳资源吸引力降低,单纯为了壳资源而进行的接盘行动将减少,显而易见的投资价值点逐步消失,需要
投资者回归到对企业的价值进行真正地评估和发掘,并根据
风险和投资价值大小采取不同的投资
策略。去年佳兆业境外
债券重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
华尔街对冲基金和资管公司的身影。国内的" 华锐风电(" 601558," 股吧)前期成功化解
债券兑付
风险同样可视为中国版的主动控制
策略,而长航油运重组后在三板
市场股价的表现似乎验证了重组后股权投资
策略的有效性。上述案例预示着国内困境
债券市场正在逐步成型,后续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作者:中债资信政策研究团队 杨勤宇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债资信。发表时间:2016年5月6日。
(责任编辑:陶海玲 HF003)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寻找下一个金矿:违约
债券投资
策略初探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
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