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要点
自2016年初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正式启动以来,绿色债券呈现快速发展。展望未来,绿色债券发展聚焦五大方向:
第一、政策先行,诸多配套措施或将陆续落地。我国政府对绿色债券发展的主导性始于2015年底,尤其8月31日七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支持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份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的发展给出了顶层设计,为政府、社会资本各参与方提供了不同品种的绿色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并从操作层面进行了基本要素的搭建。但是,具体的落地方法尚需各方机构尽快协调,如《指导意见》中提及要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强化对绿色金融资金运用的监督和评估,但如何进行信息披露,监管方又如何进行监督,这些标准都需要尽快拿出操作方案。
第二、绿色债券标准将进一步清晰明确。虽然去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分别出台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和《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但二者之间如何协调统一作为引导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行的指引,涉及到对绿色项目的基本界定。更为关键的是,目前我国国内对绿色项目的界定与国际的标准仍有差异,其中最大不同是,国内标准将煤炭和石油的清洁利用纳入进来,而国际标准不包括这两部分。未来国内标准如何与国际标准相接轨还需深入探讨。
第三、第三方评估重要性日益凸显,助力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有助于提高绿色债券市场的公信力、提高发行人筛选绿色项目、衡量项目环境效益的能力、也为投资者识别绿色债券提供权威依据。虽然我国监管机构对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或评估并未做强制性要求,但就最近出台的政策以及今年以来国内发行的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评估实践来看,第三方评估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接下来还需尽快研究第三方评估的标准与规范,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权限和责任也将进一步明确。
第四、市场配套基础设施搭建日趋完善。首先,环境权益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需被重视。绿色金融体系框架的基础应该是一个市场化定价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当环境权益具备了商品属性后,市场规律作为基本原则进行环境权益转让才能有真正的意义,才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其次,我国绿色投资者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绿色投资者网络的参与方包括机构投资者、发行人、金融机构、政府等各参与方,这样一个综合性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广绿色债券的实践经验,形成绿色投资的理念认可,提升绿色投资的影响力,未来可借鉴国际经验进行绿色投资者网络的搭建。
第五、引导多元化发行主体进入绿色债券市场,同时扩大绿色债券投资人范围。为继续鼓励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扩大二级市场活跃度,绿色债券供需双方均需采取激励措施。第一,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上的发行主体还是以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银行为主,未来要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发行主体进入绿色债券市场的路径,一方面,推动政府等相关部门在补贴、税收减免方面给予发行主体更加规范化的支持政策,以避免寻租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创新型的绿色债券融资模式,有助于中小企业开展绿色项目,例如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等,此外,随着上海" 自贸区债券业务的启动,如何发行自贸区绿色债券也需尽快落地;第二,要探索扩大绿色债券投资人范围的途径,如将绿色债券纳入社保基金投资范围。
查看详细," 点击下载
(责任编辑:陶海玲 HF003)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绿色债券8月报:市场持续扩容 发展聚焦五大方向》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