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固收彬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短融超短融遭遇普遍减持 海外机构持续增持利率债——2016年9月中债登和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
月度增加规模同比下滑30%,地方债、短融发行下滑是主因
利率债:' 国债托管增量创新高,' 保险和境外机构增持规模创新高
月度增加规模同比下滑30%,地方债、短融发行下滑是主因
9月份,中债登债券总托管量增加6987亿元至42.11万亿元,月度增加规模环比小幅下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主要由于今年9月地方债发行规模明显少于去年同期;上清所债券总托管量增加3801亿元至14.10万亿元,月度增加规模环比增加,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主要由于今年9月短融净融资规模明显弱于去年同期;债券总托管量合计增加10787亿元至56.21万亿元,月度增加规模环比下降,同比大幅下滑30%。
9月份托管总规模增加部分主要由国债、地方债和同业存单贡献,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地方债发行规模下滑、短融超短融净融资规模下降是托管增加规模大幅弱于去年同期的主要原因。
最近一段时间,地方债的发行节奏明显成为整个' 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变动的最大影响因素;而剔除地方债之后,同业存单的持续增长,短融超短融的持续下滑,也值得关注。
记账式国债托管规模增加2723亿,较上月明显增加,当月增加规模创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境外机构当月增持规模也创下各自的最高水平,其他机构对国债均有增持;银行理财针对国债继续无操作。
国开债托管规模减少143亿元,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托管规模下滑的现象;
广义基金仍然是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境外机构则连续两个月大幅增持,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商业银行和信用社是主要的减持机构,尤其商业银行减持规模创1年来新高;银行理财产品也小幅减持国开债。
进出口债托管规模减少170亿,下降规模为年内最高水平;广义基金增持规模虽然有所下滑,但仍然是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境外机构继续增持进出口债;
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则是最重要的减持机构,减持规模均为年内最高水平。
农发债托管规模增加770亿,增幅较上月明显增加;广义基金继续成为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境外机构和保险机构的增持规模也比较大;信用社和特殊结算机构均有所减持。
主要利率债托管规模增加3181亿,较上月大幅增长60%,商业银行成为最主要的利率债增持机构;广义基金仍然大幅增持,但增持规模略有下滑;
保险机构和境外机构对利率债的增持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信用社是最主要的利率债减持机构,其9月减持规模为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
' 企业债托管规模增加454亿元,月度增加规模连续4个月上升,主要由于广义基金增持规模大幅增加(814亿),证券公司也小幅增持了企业债;
商业银行和信用社是主要的减持机构,其他机构均小幅减持企业债。
中票托管规模增加707亿,较上月大幅增加,主要仍持机构仍然是广义基金(985亿),证券公司小幅增持,其他机构均不同程度的减持了中票托管规模,其中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减持规模最大。
短融超短融托管规模减少585亿元,较上月减持规模扩大,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减持,各大机构均不同程度减持短融超短融,其中商业银行和信用社是最主要的减持机构。
非金融信用债合计托管规模增加577亿,其中广义基金是最重要的增持机构(1713亿元),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减持机构,已经连续减持5个月,信用社和保险机构的减持规模也比较大。
同业存单托管规模增加3643亿,增加规模超过地方债是各类债券中最高的,其中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均大幅度增持,增持规模均超过1000亿,特殊结算机构增持规模也较大,境外机构则明显减少对同业存单的托管规模。
特殊结算成员托管规模增加130亿,主要增持同业存单(295亿),主要减持短融超短融(-80亿),其余券种规模变化不大。
商业银行托管规模增加2498亿元,单月增加规模仅次于今年1月水平,其中主要增持国债和同业存单,规模均超过1800亿,农发债增持规模也在350亿左右;而其他券种均明显减持,尤其是国开债减持规模最大。
信用社托管规模减少了576亿,减持规模为年内最高水平,除小幅增持国债和同业存单之外,其余主要债券品种均被减持,其中国开债减持规模最大。
保险机构托管规模增加341亿,国债增持规模最大,达到427亿,三大政策性银行债也有所增持,也就是说,保险机构对四大类利率债均有增持;而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和同业存单等信用债均有所减持,其中短融超短融减持规模最大。
广义基金托管规模增加4371亿,连续5个月单月增持规模超过4000亿,在各类债券中,仅短融超短融被减持,其余债券均增持,其中以同业存单和企业债、中票为主。
证券公司托管规模增加37亿,结束连续5个月下降的趋势,其中利率债中仅增持国债,其余均有所减持;信用债中仅减持短融超短融,其他三类信用债均增持。
境外机构托管规模大幅增加640亿,继续创两年来月度增幅最高水平,主要增持利率债,各类利率债均有较大幅度的增持;各类信用债中均减持,其中以减持同业存单为主。
总的来说,广义基金仍然是最主要的债券增持机构,商业银行增持规模也比较大,境外机构增持规模则连续创新高;保险机构与境外机构行为较为一致,均增持利率债,减持信用债;信用社是唯一降低托管规模的机构。另外,短融成为唯一被所有主要机构减持的债券品种。
风险提示
违约风险密集爆发。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固收彬法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短融超短融遭遇普遍减持 海外机构持续增持利率债》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