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每日投资事件】摩根亚洲高管季卫东离职 或进厚朴基金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季卫东加入的厚朴基金则是由高盛集团的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着25亿美元的资产,高盛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为该基金提供支持。 <BR /> 据路透社报导,已经聘用亚洲投资负责人里奇戴尔(Kate Richdale),里奇戴尔成为今年跳槽的最高级别家。 据路透社周四获得的内部备忘录,里奇戴尔将成为除日本外亚洲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这使她有机会负责在亚洲管理客户关系,高端客户关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季卫东加入的厚朴基金则是由高盛集团的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着25亿美元的资产,高盛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为该基金提供支持。

">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行负责人里奇戴尔跳槽至高盛

路透社报导," 高盛已经聘用" 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资" 银行负责人里奇戴尔(Kate Richdale),里奇戴尔成为今年跳槽的最高级别" 银行家。

路透社周四获得的内部备忘录,里奇戴尔将成为" 高盛除日本外亚洲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这使她有机会负责在亚洲管理客户关系,高端客户关系已经愈发成为投行在亚洲的工作重点。

">大摩成“大馍”:摩根士丹利惨遭高盛花旗疯狂挖角

如果私募基金经理们的大批出走叫“私奔”的话,那么投行主管们的跳槽就名正言顺叫“投奔”了。在投行界,跟着奖金季的是跳槽季。今年大摩是各家投行挖角的对象,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馍”。

如果私募基金经理们的大批出走叫“私奔”的话,那么投行主管们的跳槽就名正言顺叫“投奔”了。在投行界,跟着奖金季的是跳槽季,年终奖拿到手,该跳槽的跳槽,跳槽阶段性成本最低,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都顺理成章。万一跳槽还有升迁,则另添惊喜。

要说“投奔”在投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你投奔我,我投奔你,“投奔”往往取长补短,而且墙里开花墙外香,比如现在独掌" 摩根大通的CEO杰米戴蒙,在花旗当年郁郁不得志。

人挪死树挪活,“投奔”除了可以拿到好offer、突破原来公司的玻璃天花板之外,有时还是一个对投行业务的“口碑”式总结,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用脚投票。

今年摩根斯坦利貌似格外让人瞩目,是各家投行挖角的对象,名副其实成了“大馍”。2013年开始还没几个月,大摩的两位亚太主管已经“投奔”而去,一位是大摩亚太投行业务负责人Kate Richdale,她上个礼拜被高盛挖走,另一位是1月份被" 淡马锡挖走的大摩东南亚市场并购业务总经理的乔纳森-波普尔(JonathanPopper),他加入了一个才成立1年多的小型并购业务团队。还有半年前大摩" 金融机构的主管麦克莱恩,被挖去花旗集团(Citi group),成为花旗东南亚投资银行业务的负责人。这些人都是大摩的资深员工,Kate Richdale已经在大摩效力13年。显而易见,大摩自身有问题。

撇开大摩全球业务的下降不谈(比如投行业务,按照Dealogic统计,2010年大摩排第五,去年则排第九),只看在亚太市场大摩的份额近年也有同步下滑的趋势,又遭遇如此这般顶级员工大量被挖,预计大摩会进一步失去亚太市场份额。

今年的两起跳槽事件显然跟大摩一系列不明智的策略有关。举个例子,其实今年高盛、" 摩根大通都要继续裁员,但他们先用发年终奖的各种新闻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然后过一个月再低调发布裁员消息。而大摩则在临近发奖金的时候推出裁员计划,本身就涉及高层裁员,然后奖金虽然发了,效果就像没发,既不实惠也不讨巧,让员工们看着别人到手的都是现金,心里泛醋,而另一边裁员大刀阔斧,虽然没被裁,也在心里打鼓,觉得这家公司无情无义不靠谱。结局是钱也没省,人心也没稳住。

人做决定,有深思熟虑更有短期记忆,本来大家心思到了年终就在活动中,各种盘算小九九,这不是推波助澜,别人要“投奔”,大摩的HR帮人家扯帆么?

当然,除了大家纷纷“投奔”别家,“投奔”而来的趋势更加说明问题。今年美国投行业务相对很惨淡,尽管有一些公司有上市计划,但市值过千亿美元级别的大单暂时还没有出现。而亚太IPO业务则相对活跃,所以加强亚太地区的部署是明智之举。

高盛之所以挖走Kate,除了显示出对投行业务加强的决心之外,只能解释为一种在“本土化”和“去本土化”交织之下采取骑墙策略的结果。过去,高盛在华高层管理一向由国内外资深的" 证券界人士担任,比如董事长" 方风雷、首席执行官蔡金勇、管理委员会成员宋冰、首席财务官孟秋、合规总监李臣及公司董事会秘书章靖等等。不过现在这些人已经全部离职换血,新管理层多半是洋人。去年,高盛任命了新的亚洲董事长马克-史华兹(Mark Schwartz),他原是高盛亚洲的旧将,1999年至2001年间担任高盛亚洲董事长。

Kate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也颇懂中国的人情世故,这显然是她获得新职位时至关重要的因素。她在高盛的老板是去年到岗的两位洋人——高盛亚太投行部门(不含日本)联席主管韦达文(Matthew Westerman)和丹-迪斯(Dan Dees)。本来高盛在亚洲有个本土团队,其中不乏明星人物,但现在大部分离职,弄了个“去本土化”。

高盛在中国的投行业务,目前跟全球并不匹配,但高盛显然暂时不愿妥协搞本土化,所以挖走一个采取中间路线的角色,算是“去本土化”的妥协。我认为以后高盛势必还要经历重新本土化的布局。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网游公司业绩盘点:畅游超盛大 巨人完美领跌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