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伟君
投资者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因为根据几个基本的交易' 数据可以获得的技术指标或K线形态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每每两个投资者交流起来都会发现各自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是互不相干的。如果我们的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就应该在市场下跌的时候空仓而在市场上涨的时候满仓。简单来说,就是方法所提供的买卖信号一定要满足低买高卖的基本要求,否则的话就应该放弃这种方法。
我们尝试不同的投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在尝试能够提供低买高卖的方法。尽管从理论上可以证明这种万能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但我们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尽可能接近这个结果的方法。对于外界所提供的林林总总的技术分析方法,几乎都有成功的案例,每每提到的实例也非常诱人,根据买点买进就连续上涨,根据卖点卖出就连续下跌,然而一旦使用该方法后却屡屡遭受挫折,让我们的信心很受打击。
任何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其有效性并不只是单单体现在某几个案例中,它最起码要做到连续操作所能够获取的累计复合收益率超过标的指数的涨幅,其中的累计收益率要包括失败的负收益率。这个累计收益率首先必须是正数,如果最后标的指数是上涨的,那么累计收益率还要超过它,所以我们检验一下。
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这种检验的方法,采用的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分析方法,即通过MACD(12,26)给出的买卖信号进行操作。考虑到股改以前的市场具有特殊性,我们研判市场的起点设定为2009年。
起始日期
起始点位
终止日期
终止点位
涨跌幅
累计1元市值
20091120
3312.97
20091225
3148.86
-4.95
0.950
20100806
2656.36
20101231
2825.33
6.36
1.011
20110304
2952.72
20110506
2868.24
-2.86
0.982
20111111
2498.67
20111202
2363.11
-5.43
0.929
20120203
2334.25
20120621
2253.51
-3.46
0.897
20121019
2118.52
20130403
2196.24
3.67
0.929
20130906
2151.35
20131227
2168.88
0.81
0.937
从2009年开始,依据MACD(12,26)进行操作(即黄金交叉买进和死亡交叉卖出),截至去年底一共出现了7次买卖信号,我们约定的买卖点是买卖信号发出后下一个交易日的开盘指数。根据这张表,在5年中出现的机会中有3次是获利的(不考虑买卖成本),还有4次是亏损的。7次操作下来总的累计收益率为亏损6.3%,尽管' 上证指数下跌了三成以上,但这种导致负收益率的方法是不能直接拿来用的。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例,我们已经掌握了一种技术分析方法是否有效的检验手段。本栏的操作策略通常以周线趋势转换为依据,而这种买卖策略也同样经过了以上方法的检验。在2012年检验该方法的时候已经发现,尽管累计收益率大幅度跑赢上证指数,但绝对收益率并不理想,也就是说直接拿来用可以但收益有限,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改进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结合日K线的趋势演变,也可以结合单位量的演变以及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周线趋势转换原理,那么今年7月18日收盘的这一周周线趋势已经出现转换,不过本栏在7月21日的专栏中依然坚持“上证指数向上扩大波幅的可能性居大”的观点,这也是不少投资朋友对此表示不解的原因所在。通过一些辅助的技术手段,我们实际上已经在7月18日的研判中避免了一次无谓的“一周游”研判结论。
每当我们看到一种方法并配以若干成功的实例时千万要当心,如果要使用它那么一定要检验累计复合收益率是否令人满意,是否还有其他的辅助手段可以提升它的累计复合收益率,反之还是放弃为好。某几个成功的案例并不能说明它的有效性,找出反例同样很容易。不过,某种方法一旦通过了检验,那么就一定要相信它。比如上周周线单位量指标出现突增的警示信号,比如不太靠谱的日线趋势还处于调整中,但关键的周线回升趋势还在进行,所以我们继续持有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