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基建板块飙升,截至发稿," 中国南车(" 601766," 股吧)、" 中国北车(" 601299," 股吧)均涨停," 晋西车轴(" 600495," 股吧)、" 晋亿实业(" 601002," 股吧)均涨逾7%," 高盟新材(" 300200," 股吧)、" 永贵电器(" 300351," 股吧)等多股涨逾6%。
正在" 俄罗斯访问的李克强总理,13日见证了中方与俄方签署包括高铁项目备忘录在内的近40项重要合作文件,再次将中国高铁出海大战略推向高潮。这已经不是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扮演“高铁推销员”。但与以往不太一样的是,中国的高铁列车制造企业中国南、北车高层,也首次随同总理出访。这被视作是高铁出海从“战略布局”到“战术推进”的升级。
不过,面对国际巨头激烈竞争的中国高铁,尤其是以南北车为代表的高端铁路装备制造,是更适宜联合一致抱团出击?还是继续单枪匹马厮杀?由此也引发了南北车合并猜想再度升温。
2000年,因为当时的" 铁道部被批评是计划经济最后的顽固堡垒,时任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分拆改革,南北车从此一分为二。分家14年,南北车兄弟成绩斐然,但也走到十字路口,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不断,加之高铁出海的国家战略需求,合并传闻呼声四起。近日,《每日经济新闻(" 博客," 微博)》记者经过多方采访,试图从历史因素、现有产业结构、公司竞争等层面剖析南北车分合下的利弊之争。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现有形势下,从国家利益以及整个轨道交通行业国际发展大格局来看,南北车合并,即便不是最优解,也是次优解。而大局之下,强调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亦需借助行政的整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