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投资时报》
' target='_blank' >方泉《投资时报》研究院院长
如果将' 沪指复盘,四年前的一轮强势逼空' 行情对当下是否有启示借鉴呢?
2010年7月2日,沪指从2319点启动,三个月后在2700点上下徘徊;9月30日' howImage('stock','1_601166',this,event,'1770') 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代表的金融股突然发力,10月8日兴业银行涨5.19%,9日涨4.4%,13日涨6.15%。大象起舞,徘徊在2700点的' 大盘陡然上扬,11月12日沪指冲上3150……
而自今年10月28日起,金融股发动的大盘冲锋已经六连阳,上证综指稳稳地站在年内新高2400点以上。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京津冀、' 自贸区、海西开发,新主题涵盖的大批二线蓝筹股轮番启动,尽管这些多属周期类的产能过剩行业,但十几二十倍的整体市盈率还是让人觉得并不高,而保守型消费医药类似也等不来更低的加仓机会,如' howImage('stock','1_600276',this,event,'1770') 恒瑞医药(' 600276,'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0138',this,event,'1770') 中青旅(' 600138,' 股吧)、' howImage('stock','1_600771',this,event,'1770') 广誉远(' 600771,' 股吧)。现在,只有小市值题材股在明显下跌。
这种局面,使“方泉' 股票 群”的所有机构作手全部转向看多。而此前在四中全会闭幕时只三分之二持谨慎乐观,包括笔者在内,已将仓位降至7成以下。其余三分之一则看空年内行情。
才不过几日,大伙就自我批评迅速翻多,笔者也是大比例加仓买进' 中国平安—这是七年漫漫熊途中惯以为常的操作手法—没长期趋势性牛市,所以不能放过任何一次交易性机会。
但这轮行情究竟是周期性套利还是趋势性走牛?过往7年,典型如2010年10月,每次指数抬升大象起舞冲击阶段性新高后行情便嘎然夭折,每次也伴随着增量资金进入的证据和传闻,每次也有公开的政策利好打气催动。但每次依旧昙花一现,这次与以往有啥不同?
金融股发动六连阳后,盘面的证据是大手笔战略性增量资金已经进入。有人说这是国家队的维稳力量,甚至是宏观理念发生颠覆性转变,我们也要学' 美国日本靠流动性人造牛市来拯救经济了;也有人说,是国际对冲基金掂量来掂量去还是决定加大配置中国资产,沪港通更是催化剂,最新的证据是' 卡塔尔主权基金向中国申请300亿人民币的QFII额度;当然还有说是权贵集团跨境套利的资金回流,这股巨额的背景深厚的资金虽摆不上桌面,但业内人士总能举出有说服力的例证,如明天系。这些小道都是可感知却无法量化的,可感知又明确量化的只有规模已超过7000亿的融券资金。沪深股市总市值30万亿,理论上的流通市值为25万亿,但除去不大可能流通的国有或非国有控股股东的股票 ,有效流通股也就七八万亿,如此,7000亿的增量资金搅动出个20%的上涨,足够足够。
问题是,资金推动的“牛市”能牛到哪里?打开上证综指七年来的K线图,多少次资金推动的“牛”市只见牛头不见牛身。而中国股市2005年至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后,反映国民经济整体状况几乎所有行业的重要公司都已进入股市,股市的晴雨表作用已然形成。当下和可预期的两年内,宏观经济增速下降,产能过剩、债务高企和腐败溢价三大痼疾难以解决,没有基本面价值支撑的“病牛”又能跑多远?最新的正在被广泛认同的逻辑,是股市“造牛”可以拯救经济,并且美国便是活生生的例证。我们这边差强人意的例证,是金融海啸时咱“信心比黄金重要”的四万亿投资,推动股市从1664点涨至3478点,这分明也算牛市嘛……神马牛市?神马熊市?搞不懂。搞得懂搞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咱职业' 炒股,跟着市场步伐炒吧。
卡尔·波普尔说:“理性取向就是随时准备承认我可能是错的,你可能是对的,凭借这种共同努力的态度,让我们更接近真理。”牛还是不牛的“真理”只能事后确认,现在咱还是见机行事随机应变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