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散户跑步入市 从韭菜指数看行情发展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中登公司最新显示,上周(3月16日至20日),两市新增账户113.92万户,环比增57.89%,并创下2007年5月来新高;新增基金账户也达到60.09万户,创下2007年10月来新高。3月以来,新增A股账户数连续三周处于高位,短短三周内,多达252.12万户新增A股股民蜂拥入市。 不过,昨天的天量深V走势让不少大妈大爷产生了犹豫,今天收到的经纪人发过来的操作提醒:昨日巨量吊颈线,短期风险已经高于收益,建议转战一带一路等蓝筹,短线推荐(此处省略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中登公司最新" 数据显示,上周(3月16日至20日),两市新增" 股票 账户113.92万户,环比增57.89%,并创下2007年5月来新高;新增基金账户也达到60.09万户,创下2007年10月来新高。3月以来,新增A股账户数连续三周处于高位,短短三周内,多达252.12万户新增A股股民蜂拥入市。

不过,昨天的天量深V走势让不少大妈大爷产生了犹豫,今天收到的经纪人发过来的操作提醒:昨日巨量吊颈线,短期风险已经高于收益,建议转战一带一路等蓝筹,短线推荐(此处" 个股省略),这个短信可能很能代表很多人的心理,牛市已经确定,但短线的涨幅巨大,说白了,就是一个贪子在作祟,想获利了结,但又更怕踏空,买在更高位。

可是大家又明显闻到一些浮躁和泡沫的气息,医院里,病人医生都在谈股票 ;公交车上,大妈和MM都在低头刷" 行情;大学生在宿舍都不打游戏改" 炒股了,3月份以来,收获涨停的股票 达到799只,这是什么概念,就说在期间随便搞3只票,就有可能撞到一个涨停板,当然,其中还不包括连续涨停的情况,难怪很多人在考虑要不要改行全职炒股,这钱也赚的太轻松了。上面的情形,是不是似曾相识?

新增A股开户账户数被作为一个情绪指标,反映股市的热度,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反向指标,所以也被戏称为韭菜指数韭菜刚卖的股,想买没买的股往往是牛股。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韭菜指标这个反向指标真的如此好用,那理论上每个散户都有机会成为富翁。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11

熊市 韭菜指标精确预测" 大盘顶部

比如2009年7月,当月新增开户数创18个月新高,8月大盘见到3478点。

2010年3月,新增开户数又创了7个月高点,4月份大盘见到3181的阶段高点。

2010年11月,大盘连续狂拉,随后快速回撤,当月新增开户数创15个月新高,随后大盘震荡了几个月,开户数回落到平均水平,不过到了2011年3月,新增开户数再次明显放量,4月中,大盘见到重要的阶段顶部。接下来就是2年多的熊市

在2011年4月-2013年6月的两年熊市,股民的激情非常有限,新增开户数很少能突破100万和80万,一旦接近,行情也很快见顶,后续新增开户数难以持续上升。

牛市阶段 冒用韭菜指标导致大踏空

2006年启动的大牛市行情与开户数呈现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比如2006年5月和2007年1月,新增开户数放出阶段高量,尤其是2007年1月,新增开户数首次突破100万。从短期来看,韭菜指标创出阶段新高,随后的一个月都出现了剧烈的调整,但据此作为操作指引,将踏空后面的3000点的行情

牛市阶段,新增开户数会持续推高,就如同技术分析指标中,超买之后一直超买。2007年的3月-5月,新增开户数依次为253万、478万和560万,大盘没有出现持续的调整,都是以单日大跌完成快速调整。

2007年6月-7月,大盘暴跌调整,新增开户数回落到363万户,7月进一步回落至198万户。

8月大盘创出新高,新增开户数第二次连续3个月超过350万户。10月份,大盘见到6124的绝对高点。

韭菜指数对目前大盘的参考

数据来看,韭菜指数能持续不断刷新新高通常是牛市最容易赚钱的阶段。比如2007年的3月-5月。

韭菜指数连续三个月创新高后,随后1-2个月容易出现大幅调整。

07年大牛市中,韭菜指数的峰值为560万,在目前网上开户远比07年方便快捷的今天,目前行情虽然火热但韭菜指数的热度还有很大差距。

韭菜指数的背离或许具有一定警示意义,比如07年7月以后,行情进入最后的疯狂阶段,但韭菜指数不能再创新高,后续的韭菜已经跟不上行情发展的速度。

很遗憾,韭菜指数牛市并不能预测绝对的顶部,在2007年10月后,仍不断有韭菜抄底,韭菜们对于行情的判断也是后知后觉。

韭菜指数的另一个指标持仓账户数量或许更能反映韭菜们的真实状态,目前的持仓账户数还低于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年初的水平。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147股涨停揭秘:沪指终止10连阳,次新股现涨停潮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