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去年股灾1.0和2.0中,大型' 券商每天由电脑自动平仓的账户数成百上千,甚至连客户补交了担保品都来不及撤销强平指令。那么本轮大跌之下融资账户情况如何?
券商中国记者近期调查的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的大型券商显示,多数大型券商每日强平账户数量仅为个位数,多的也仅为20户以内,远不及股灾1.0和股灾2.0的严重。
据沪深交易所公开' 数据,场内融资自去年12月23日高位回落,至今已下降2100亿,降幅达到17.5%,加之本轮股市调整跌幅和跌速完全可以称得上股灾3.0,因此市场开始担心场内配资再次出现大规模强平。
本轮大跌,券商已较少采用强平方式
针对市场种种疑问,监管层1月15日也已公开表示,截至2016年1月14日,' 融资融券余额1.01万亿元,平均维持担保比例约250%。维持担保比例低' target='_blank' >于平仓线(130%)的负债合计20.2亿元,占全部融资融券客户负债的0.2%。
而且触及警戒线或平仓线的一些客户,采取了追加担保物等方式避免了强制平仓。今年以来融资融券业务日均平仓近6000万元,比去年下降约40%,在全市场交易量中占比很小,对市场影响有限。
尽管如此,市场仍担心在微观的数据和' 宏观数据有较大差异。不过,根据券商中国的调查,盘中达到平仓线的客户或者资产的确远远超过监管层公布的数据,但也的确如监管层所说,在投资顾问和投资者沟通后,这些投资者一般都会通过自行平仓、降低仓位或者提交担保品的方式,使得信用账户达到维持担保比例。
深圳一家大型券商两融业务负责人表示,在前期暴跌的交易日,盘中或者收盘跌破平仓线的客户一度达到200个账户,但最后强制平仓的都控制在个位数,这也是行业目前普遍的现象。
这位负责人所称的普遍现象是指,券商目前普遍采用柔性管理方式,只要客户能够提交担保品或者承诺提交担保品,或者愿意自行降低仓位的,一般都不会强制平仓,而是在强制平仓期限外,给予充分的提交担保品时间。
那么被强制平仓的这些个位数以内的投资者又是什么情况呢?据券商中国记者调查,一般为前期暴跌未减仓,当投资顾问提示担保比例已连续跌破预警线和平仓线时,拒绝和投资顾问沟通,甚至出言不逊。“实在没有办法才会对这些个别账户进行强行平仓。”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两融业务负责人称。
再度暴跌,会否重新出现排队强平?
另外一个问题时,如果市场继续快速暴跌,两融业务是否会出现再次出现每家大型券商动辄数百个信用账户排队强平的景象呢?
据券商中国记者调查,监管层也在持续要求券商进行压力测算,并根据测算数据与大型券商进行沟通。根据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各大券商进行的数据测算,如果不是出现流动性受限的千股跌停现象,场内融资市场将不会再出现严重的信用账户排队强平现象。
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券商两融业务负责人称,市场在目前基础上暴跌25%,预计将有10%的账户达到平仓线,这些账户中将有95%以上的账户会自行降低仓位、补交担保品或盘中自行平仓。
也就是说,即便市场再超预期暴跌25%,真正需要券商强制平仓的账户占总信用账户的比例也仅为5%左右,加之目前单信用账户持股市值已大幅下降,强平风险已远不及股灾1.0和2.0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