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莹
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target='_blank' >周小川表示,他不反对结构性货币政策释放的资金进入股市,因为这样也能够支持实体经济。然而7月1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target='_blank' >李稻葵则表示,股市对于实体经济而言,从数量级和指标上来说,是次要的,量化来讲的话,一般不到5%。而' 美国经济学家帕特·乔艾特近日接受采访时更是宣称“中国股市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为零”。
那么,股市和实体经济到底存在何种关系?近期股价的大跌对中国经济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股市通过资源配置效应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从经济学原理看,股市繁荣对经济的扩张作用是通过对生产率和收益率的提高实现的,股市发展对经济产生的重分配效应是促使生产率提高的基础;股价上扬的公司能为更多的投资项目融资和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劳动力的再分配效应。
“股市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对资源的配置效应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促进经济扩张的方式来实现。”资深市场人士张艳军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周小川曾表示,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银行贷款,这些资金都很好地支持了各类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发行' 股票 融资,使实体经济得到发展。
而' 申银万国证券' 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则指出,股市作为资产配置的场所,它能够给实体经济提供以股权融资为主要形式的资金支持,从而集聚社会资金对实体经济构成现实的支持;同样,股市在资产重组与孵化' 新兴产业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这方面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实体经济中产业的整合与升级,能够产生重大的引领与推动作用。
股市不是实现
长期增长稳定的适合手段
专家表示,承当“经济转型”重任的资本市场或难以承当“稳增长”重任。
“因为股市是一个实现经济长期发展目标的有效工具,却并不是一个维护短期增长稳定的适合手段。”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在其看来,股票 价格变动产生的“自反馈机制”,股票 价格变动对实体经济部门影响的效果以及大小程度是不确定的,其结果和实际表现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由于'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片面重视股市融资功能,因而社会对股市“圈钱”的诟病一直未消除。基于对中国股市现阶段自反馈机制的怀疑,我觉得股市不能承当“稳增长”责任。胡月晓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股市大跌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
业内分析,股市泡沫往往会持续两到三年时间,不能排除未来几个月内看到新高的可能性。但能确定的是,市场波动率很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在危险的高位,中国内地投资者将进入一个投机性很强的市场。
股市应引导社会资源向实体经济转移
7月1日,李稻葵表示,股市对于实体经济而言,从数量级和指标上来说,是次要的,量化来讲的话,一般不到5%。
“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股权融资是比较重要,但是宏观经济有大量的企业,按规模算是成熟企业,比如宝钢,一个宝钢能抵上万家初创企业,但它发展最主要的融资方式是发债。”李稻葵如是表示。
' howImage('stock','1_601788',this,event,'1770') 光大证券(' 601788,' 股吧)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此轮牛市的最大预期在于中国经济转型成功。如果把这场牛市分为上、下半场,那么上半场就是基于对市场重新定位而带来的整个资产重新配置的过程,下半场则是基于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互动。
“目前来看,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是一种恶性循环,股市对于实体经济,应该说是资金分流的效应,大于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效应。为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需要更多地把金融市场的资金引向实体经济。”徐高表示。
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姜' 国华提出,检验中国资本市场是否落实改革,将来能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标准就是看市场化程度是否能赶上市场,打开枷锁、清除束缚,才能为经济激发活力,做资本市场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