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上旬的暴跌阴影还未散去,如今更剩叹息,这是市场人士的普遍心里。股市如此任性的暴跌,怎么理解,怎么破,这是个问题。
如果说7月份的暴跌是管理层不愿看到的情景,出台那么多的救市举措,那为什么这次比7月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暴跌管理层要选择沉默呢。这个态度的转变是众多市场人士感到不解的地方。
我们先来回顾下7月份的救市举措:1、暂缓IPO发行,甚至过会的企业也暂停上市。2、21家' 券商出资其净资产的15%总额1200亿元,用于购买市场蓝筹股,同时承诺上证4500点以下不减持。3、证金公司出资入市,同时获得央行给予的流行性支持。4、证监会严查违规减持行为。5、上市公司出现千股停牌6、公安部副部长甚至带队查恶意做空行为。凡此种种,真所谓无所不用其极。市场效果是在这种强烈的干预下,迅速企稳,并强烈反弹。反弹高度从3400点到4100点,700多个点的反弹空间。
然而,市场在震荡了近一个月后,又开始掉头向下,这次力度依旧史无前例。股民再次恐慌,市场再次低迷,我们又再次希望管理层出手了。然而我们傻眼了,管理层选择沉默,证监会选择“不加班”。
我们不妨倒过来想,管理层如果现在选择救市,会选择怎样的救市举措,翻来覆去的想,我们有些黔驴技穷了,前期能用的招数悉数用尽,而且还是冒着被指责过度的行政干预的言论。此时,即便想救措施也是非常有限的。' 中金所,近期提高投机账号的' 保证金和交易费用,似乎已经是非常的给力了。无论如何,该用的已经用了。
从市场角度出发,深化市场改革是这届政府的共识,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就是重视市场自我调节的力量,重视市场的自我调节,弱化行政干预是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及的。从国外成熟的投资市场看,管理层并不会在市场中有过多的干预,其作用更加体现在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中,这也是我们证监会在近期言论中突出的思想。尤其是,今日证监会在在打击内幕交易中重拳出击,从内部开始排查,对市场而言,虽然作用并不明显,但长期的影响是积极的。
我们的惯性思维中暴跌必有政府救市的言论或者举措,未来这个思维将会通过这次证监会的沉默得到转变。市场改革势必有镇痛,这是无可避免的,我们自然也不能因噎废食,举步不前。在经历了这轮牛熊的交替后,市场或许能变得更加理性,至少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我们希望更加注重市场内在力量的自我净化,把管理层和市场的各自职责和作用理清,相信市场将会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