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磁吸效应”加大波动性 专家药方各不相同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昨天,A股放量暴跌,在接连触发5%和7%的熔断线之后,提前收盘。这也令熔断机制在试行首日就将其最大的弱点——磁吸效应——暴露出来。有人据此批评熔断机制才是昨天暴跌的“元凶”,建议将其废除。磁吸效应究竟是何原理,真有这么大威力么? 深圳中融丝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内部渠道获得一份来自证监会系统的,对熔断机制及磁吸效应进行了的分析。 文章详细介绍了磁吸效应的定义和渊源: <p&g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昨天,A股放量暴跌,在接连触发5%和7%的熔断线之后,提前收盘。这也令熔断机制在试行首日就将其最大的弱点——磁吸效应——暴露出来。有人据此批评熔断机制才是昨天暴跌的“元凶”,建议将其废除。磁吸效应究竟是何原理,真有这么大威力么?

深圳中融丝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内部渠道获得一份来自证监会系统的' 研究报告,对熔断机制及磁吸效应进行了的分析。

文章详细介绍了磁吸效应的定义和渊源:

磁吸效应是实行涨跌停和熔断等机制后,证券价格将要触发强制措施时,同方向的投资者害怕流动性丧失而抢先交易,反方向的投资者为等待更好的价格而延后交易,造成证券价格加速达到该价格水平的现象。市场表现为涨跌停和熔断的价位附近存在磁吸力,所以称为磁吸效应。

在1987年' 美国股灾发生之后,' 美国股市计划引入熔断制度,一些学者当时就预测这将引发磁吸效应。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Fama当时从理论上预测该制度会导致磁吸效应:“投资者将抢在熔断前完成交易,导致熔断的加速到来”。另一位芝加哥大学的学者Telser也预测到可能发生的买卖订单不平衡问题,“在预期到部分无法保持耐心的投资者会在熔断或涨跌停之前卖出或买入时,潜在的对手方会倾向于延后交易等待更好的价格”。另外,当价格即将接近熔断价格限制时,会对持有相反头寸投资者造成心理压力,迫使他们对冲手中的头寸,使得市场价格更加趋向熔断价格

在磁吸效应提出之后,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利用各国市场' 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大多数都支持磁吸效应确实存在。

报告指出,磁吸效应的具体表现有三个特点:

一是在接近涨跌停或熔断价格水平时,价格上涨或下跌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二是发生涨跌停或熔断的概率会显著地高于价格涨跌停或熔断价格水平附近但不触发的概率。也就是说,当有可能触发涨跌停或熔断时往往就会触发。

三是磁吸效应发生的过程中往往伴随成交量的剧烈变化和价格波动加剧。

正是因为磁吸效应的存在,市场有观点认为,熔断机制是导致股市暴跌的“元凶”,呼吁撤销熔断机制。以' target='_blank'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为代表,她昨天撰文指出:

熔断机制的本意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防止市场或某一产品非理性的大幅波动,从交易机制的角度保持市场的稳定。

但从当日的交易过程来看,熔断机制设定的阈值却无意中给恐慌的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止损”目标:HS300指数首次触发熔断用时2小时15分,而触发第二档阈值(7%)则仅仅用了5分钟左右,这5分钟的交易时间里沪深股市跌势加剧伴随成交显著放出,显然是投资者赶在触发第二阈值前卖出所致。

林采宜进一步分析认为,海外的成熟熔断机制均是用于T+0市场,并不适用于T+1的中国股市:

对于舶来品的熔断机制究竟适不适用中国股市?尤其是在T+1交易制度下,已设定了涨跌停板制度的中国股市?2016年首个交易日的“全网实盘测试”结果打了熔断机制设计与推行者的脸。

纵观海外实施熔断机制的市场(美国、日本,' 法国、' 韩国等)其' 股票 均可日内回转交易(即T+0),因此股指触发熔断后,在冷静期内市场投资者经过信息传递与交换后,在市场恢复交易后理论上可以通过积极交易行为尽可能减轻投资损失(补仓或止盈离场),这些交易行为本身亦创造了新的流动性;而在T+1制度下,投资者日内买卖则须T+1交收后才能从事交易(尤其对于买入股票 者),在市场出现极端波动的情况下,投资者无法通过积极交易策略化解风险市场流动性就会出现风险

不过,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但他开出的药方却截然不同:放宽熔断触发线,并取消' 个股涨跌停。

从效果来看,触发第一次跌停设计的波幅5%太窄。从统计上看,中国' 大盘下跌5%并不鲜见。根据股市成交的情况,5%第一次熔断之后,市场恐慌明显加剧,股指放量暴跌,短端几分钟之内指数下跌2%,表明大家担心触发第二次熔断导致卖不出去,流动性恐慌严重。

我们认为,熔断机制的本质是防止市场失控,也是国际主流交易所的通用交易机制,中国采用熔断机制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建议放宽熔断机制的触发线,至少要放宽到较少触发的波动幅度(例如7%第一次触发,9%第二次触发),否则就会降低市场流动性,干扰市场正常交易。长期来看,个股涨跌停板应当取消,熔断机制触发应当进一步放大到10%之上,才能最大程度兼顾市场流动性和避免市场失控。

FT中文网专栏财经作家、诺亚香港财富管理研究总监' target='_blank' >夏春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应该调高熔断阈值,并增加间隔:

根据我掌握的信息,在其他国家市场交易暂停的第一级触发阈值通常比现在美国实行的7%还要高,例如日本设置三级触发阈值为8%、12%、16%,韩国为8%、15%、20%,' 巴西、' target='_blank' >加拿大、' 意大利、' 印度和' 泰国的第一级触发阈值均为10%,而第二级触发阈值则设为15%,以20%居多。

“磁吸效应”加大波动性 专家药方各不相同

可以看出来,这些国家第一二级阈值的间隔较宽,而中国的5%和7%的两级阈值不仅本来就过低,而且间隔实在过于狭窄,一旦引发交易停止被连续触发,就违反了熔断机制设计使得投资者避免恐慌、冷静决策的初衷。据说交易所对这两级阈值的设定参考了历史数据,但过去没有整个市场交易暂停的熔断机制,也就无法观察到其带来的“磁石效应”对价格朝同一方向的加速变化。

不过,熔断机制在A股才刚刚开始实行,所有的争论都还处于理论层面,缺乏足够的本土实证经验。对于熔断制度的未来,我们不妨多一些耐心。

毕竟我们并不会本末倒置,指望依靠熔断机制来消除波动性。正如' howImage('stock','1_601788',this,event,'1770') 光大证券(' 601788,' 股吧)所说,熔断机制就像是给市场加了一把雨伞,不能因为第一天打伞就碰上了大雨,就说雨是被伞引过来的。但反过来,也不能因为有了雨伞,就认为不会再下雨了。雨伞虽然能遮雨,但作用终归有限。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A股熔断机制让港股“膝盖中箭”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