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壳”价值缩水倒逼理性投资 监管趋严影响显现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经济导报首席记者 时超 证监会对资本市场不良炒作风气的频频出手,令A股壳资源炒作热情骤然降温。 近日,有投行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已小范围约见了部分,就A股借壳重组、炒壳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沟通。约谈中,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为防止市场非理性的炒壳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投资者利益,将进一步严格规范借壳类的并购重组。 “壳资源的估值出现了明显的缩水。”19日,中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经济导报首席记者 时超

证监会对资本市场不良炒作风气的频频出手,令A股壳资源炒作热情骤然降温。

近日,有投行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已小范围约见了部分' 券商,就A股借壳重组、炒壳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沟通。约谈中,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为防止市场非理性的炒壳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投资者利益,将进一步严格规范借壳类的并购重组。

“壳资源的估值出现了明显的缩水。”19日,中诚顾问首席投资顾问王瑞鑫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自本月初证监会明确关注市场壳资源炒作风气后,*ST皇台(000995)、' howImage('stock','1_600678',this,event,'1770') 四川金顶(' 600678,' 股吧)(600678)等前期涨幅较大' 个股快速回落,其中四川金顶月内跌幅已达28%。

有受访券商人士表示,借壳重组概念炒作在A股市场早已盛行,一些缺乏盈利能力甚至负债累累的上市公司,正是通过“保壳”、“卖壳”运作,令其估值泡沫不断放大。然而,近年来诸多借壳重组案例背后,不断出现注入资产' 业绩无法兑现等问题,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监管层此次开始在审核、信披等方面严查借壳重组,也是意在市场的长远发展。”

当然,监管层出手后对相关上市公司影响自然不小。导报记者统计发现,仅4月下旬以来涉及并购、重组的定增预案中,就有' howImage('stock','1_600898',this,event,'1770') 三联商社(' 600898,' 股吧)(600898)、神农基因(300189)、' howImage('stock','2_300150',this,event,'1770') 世纪瑞尔(' 300150,' 股吧)(300150)等5家公司被证监会或并购重组委否决,频率远超今年一季度。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 研究所教授杨春刚表示,监管层加强监管举措有利于市场回归理性,但同时资本市场相关制度体系也应进一步健全完善。“比如' 退市制度是否能进一步提升有效性,从根本上减少炒壳的资源,从而达到规范、推进市场发展的效果。”

“壳”贬值套住投资者

“本来感觉操作得挺好,没想到突然就不行了,正考虑装死还是割肉呢。”19日,济南投资者张俊峰对导报记者表示,其' 炒股已有3年,今年4月初开始就关注到市场对壳资源炒作的热情,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认为相关概念板块后期仍会大有作为,并开始进行相关操作。

“4月中旬买的' howImage('stock','1_600766',this,event,'1770') 园城黄金(' 600766,' 股吧)(600766),17.6元/股的成本,刚进5月的时候每股最高赚近2块钱,盈利超过10%。”张俊峰表示,这家公司市值小、经营不佳,市场上也传闻大股东想要买壳,“我预计是能涨到21元以上的。”

谁知自5月6日开始,该股走势风云突变,两个交易日内股价就跌去了近20%,月内最低时甚至跌到了13.72元/股,随后虽有反弹,但并未能持续走高。“现在这一只' 股票 就亏了我2万多元。”张俊峰说。

王瑞鑫表示,5月6日也是诸多“壳资源股”遭遇重挫的日子,这是因为当日证监会表示,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和壳资源炒作应得到重视,正对' 中概股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中概股的回归,正是今年这波炒壳' 行情的起因,监管层的表态,令中概股借壳回归的前景大打折扣。”

导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中概股回归A股的案例,自2015年以来已经出现了多次,相关个股表现都令人惊叹。如去年3月,' howImage('stock','2_300431',this,event,'1770') 暴风科技(' 300431,' 股吧)(300431)成功登陆国内' 创业板,创下了上市后连续29个涨停的记录;而同期被巨人网络借壳的' howImage('stock','2_002558',this,event,'1770') 世纪游轮(' 002558,' 股吧)(002558),股价也出现了连续20个涨停,最高市值高达千亿。

“这种乌鸡变凤凰的情况,令投资者疯狂。”王瑞鑫说,“示范性”案例的带动,加上“' 两会”后市场对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等政策推出延后的预期,使得壳资源受到市场资本热捧。如四川金顶今年3月和4月累计涨幅超过55%,*ST皇台同期涨幅也接近50%,而同期上证综指的涨幅仅仅为9.57%。

监管层显然意识到这种非理性的爆炒给市场带来的危害。上述券商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自5月后,证监会、交易所开始严查并购重组预案,并频频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询,而今更是传出四大行业的并购重组项目审核收紧、跨界并购叫停的消息,这都在剑指中概股掀起的炒壳热。“随着监管措施一步步落地,炒壳情绪被不断降温,参与炒作的投资者,也将从中得到惨痛的教训。”

“画饼式”重组难“充饥”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概股回归潮只是监管层加强借壳重组监管的引子。实际上,监管层对目前A股“借壳”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早已不满。

张俊峰对导报记者表示,由于被借壳后股价往往一飞冲天,壳资源的炒作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市值小、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主业不振的上市公司,都有可能被借壳。特别是濒临' 退市的*ST股,更是炒作热门。”

导报记者统计也发现,A股历史上,炒作退市股往往会获得较佳收益。其中,A股600多次风险警示中,仅有45家上市公司真正退市,更多的公司则是起死回生,且股价表现亮眼,不乏' howImage('stock','2_000631',this,event,'1770') 顺发恒业(' 000631,' 股吧)(000631)、' howImage('stock','2_000592',this,event,'1770') 平潭发展(' 000592,' 股吧)(000592)这类“10倍股”出现。这也使得一些发布退市警示甚至仍处退市警示期的个股,股价表现却非常强势,如*ST川化(000155)自今年2月1日以来,已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高达34%。

然而,在“壳资源”股价因重组预期不断走高之时,却少有人关注到借壳操作中愈发频繁出现的“画饼”式欺骗问题。“一些上市公司用高业绩承诺、注入资产的美好前景等吸引投资者进入,抬高估值,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从一个经营困境落入另一个困境中。”王瑞鑫说。

相关案例并不少见。如今年4月,' howImage('stock','2_002181',this,event,'1770') 粤传媒(' 002181,' 股吧)(002181)发布的' 公告显示,公司2014年并购的香榭丽传媒2015年实现净利润为-3.74亿元,远低于此前重组中承诺的6870万元,实际完成率仅为-544.78%,进而拖累了上市公司业绩。

另外,来自券商统计' 数据也显示,2015年A股市场中涉及业绩承诺事件的上市公司共有527家,有107家公司发生业绩承诺不达标的记录,占比超过两成,且这一比例在2016年有进一步放大的态势。这种“画饼难充饥”的问题,更加令人担心。

退市制度亟待完善

当然,随着问题的显现,监管层对其中存在的风险也愈发关注。

5月3日,深交所发布报告指出,在经济大环境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15年出现了一些公司未能履行业绩承诺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公司通过更改承诺的方式逃避责任,对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并购公司数量的增多以及并购整合的推进,个别公司并购风险显现,需引起注意。

上述券商人士也表示,除了提出对中概股回归进行深入研究外,证监会近来也频频强调对借壳重组的要求。如在近期召开的2016年第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并购重组管理规则时就明确表示,会对借壳上市执行与IPO等同的要求,禁止创业板上市公司借壳上市

另外,相关监管层人士也表示,新修订的并购重组规则将强化事后监管,如重组后股价低于发行价一定标准的,延长锁定期6个月;虚假重组等情况,不得转让股份;增加了暂停、终止重组等监管措施;强化中介机构的' 法律责任等。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上述举动均表明了管理层对市场“炒壳”行为的反感。导报记者也注意到,从近期并购重组预案的过会率看,监管措施确实也出现了趋严态势。其中4月以来,就有世纪瑞尔在内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预案被证监会或并购重组委否决,而今年4月以前,预案被否的上市公司才3家。

对此,王瑞鑫认为,考虑到监管政策对并购重组过程的全面趋严,A股借壳上市难度将进一步增大,可操作性也将大大降低,市场有望重回理性、价值投资理念。

不过,杨春刚也表示,除了加强针对性的监管外,A股退市程序的细化、标准化也亟待完善,进而实现顺畅的市场进出机制,削弱壳资源的炒作价值。“这才有助于A股投资环境的改善,给市场带来良性循环空间。”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中航证券:赚钱效应明显 做多力量有强化趋势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