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不跌反涨
昨天,第三次闯关MSCI' 新兴市场指数失败的A股,在如此利空消息面前,不但没有出现预期中的下跌,而是低开后放量上攻强势走高,这让一直处于占优策略地位的MSCI明晟公司多少有点尴尬。不过,明晟公司稍早的相关措辞也为其后续的积极行动留下了空间,其借用国际投资者的相关诉求来说明为何此次不能接纳A股加入的原因,是非常高明的策略应对;其继续保留中国A股在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的审核名单上的做法,也是进退有方的明智之举。
正如中国证监会发言人所言,MSCI明晟新兴市场指数是一个商业机构的指数,中国证监会对于MSCI明晟公司考虑将A股纳入该指数是同意和支持的,纳入与否是MSCI明晟公司的商业决定。此次MSCI明晟公司延迟纳入的决定,不会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按照笔者的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层的上述表态,在遗憾之余,也对中国A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预期坐标充满信心,A股何时加入具有符号意义的指数俱乐部,主要是时间窗口选择的问题。
MSCI
手握A股通行证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拥有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 美国的第二大股市,这本身就是一个发展成就。显然,仅仅就体量和发展潜力而言,A股注定会成为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重要成员。用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的话来说,A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任何没有中国A股的国际指数都是不完整的。此次A股未能拿到MSCI门票,相关解读很多,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是反竞争条款问题。因为中国监管层针对此前MSCI所提出的额度分配程序、资本流动限制、投资收益所有权、公司停牌任意性等问题,已出台了改进措施并正在逐步解决。但针对“预审权反竞争条款”问题却未做出实质性的表态。此前MSCI明晟相关人士就曾表态说,取消ETF等A股挂钩衍生产品海外上市的预审权对于A股加入MSCI至关重要。但中国监管层之所以不能对明晟方面的相关要求照单全改,盖因中国既看重这张入场券,也不会为了主动适配而被国际投资者牵着鼻子走。
笔者曾说过,A股若能加入MSCI明晟俱乐部,不仅意味着沪深股市向国际主要投资者发出强烈的买入信号,更广泛的意义在于,这将标志着占到全球' 股票 市值10%的沪深股市,不再是相对封闭的内循环投资格局,而是向国际投资机构展现其可能不确定但一定不乏获利空间的投资价值。显然,如能迈出这一步,其战略意义不亚于去年底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MSCI明晟此番做出了审慎决定,技术与规则层面的理由固然充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作为一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国际金融资本的代言工具,MSCI明晟如何评估A股以及何时决定开放A股进入其新兴市场指数,本身就是国际金融资本某种意义上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行战略锁定的一张牌。在获得足够舒服的投资条件之前,任何一个理性的金融资本家都不会轻易向未来的强劲竞争对手发放通行证。
内外兼修
是A股发展的基本逻辑
从全球资本市场既有主导性规则框架及其背后的隐含性控制力量的角度来看,推迟A纳入MSCI的时间表,是非常理性的技术性安排。应当承认,去年发生的大规模股灾以及随后的大规模停牌,的确对有意投资A股的国际机构投资者产生了一定的技术判断不确定与心理影响,国际机构投资者显然不想充当“接盘侠”,他们对A股投资价值的判断基准甚至会比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更为严苛。因此,尽管目前沪深两市市值均比其在2015年6月的顶峰低逾40%,似乎看起来已经足够便宜,但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波动预期的不确定性尚未有足够的把握,他们更愿意看到当中国经济筑底回升的时间窗口来临时,在相关诉求得到满足之后再进场投资。
笔者早就建议,发展A股市场必须尊重其内在发展逻辑,切不可人为扭曲其发展轨道。其实,无论是当前还是中长期,我国都不缺做大做强A股市场的基本要素。近些年来,A股表现之所以与市场期望和中国经济成长存在这么大的落差,显性的原因在于市场参与主体的良莠不齐与败德行为存在,进一步的原因在于监管的缺位与改革进程中遭遇的各种盘根错节的阻力,深层次原因则是原有市场机制设计不合理,导致A股发展始终未能有效尊重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逻辑。回望去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狂飙,尽管为当时疲弱的中国经济注入了一些兴奋因子,却再度印证了中国股市难以摆脱的“政策依赖症”。其结果,本质上缺乏宏观经济基本面与微观市场主体' 业绩改进支撑的中国股市,由于各路资金的疯狂赶集而一度创下惊世纪录,但随后发生的严重股灾以及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再度证明:随意扭曲A股的运行轨迹对于锻造强大的资本市场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
不过,早已在制造业和贸易领域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的中国,迟早要进入作为全球顶层分工领域,即金融价值链的高端。只要A股发展持续尊重市场规律,不断完善交易规则,提高宏观审慎监管水准,在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向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提升的大背景下,是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新兴市场风向标的。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